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设计小说——微评陈铁军《设计死亡》

(2012-07-09 09:06:57)
标签:

转载

1、刑警大头给“我”讲了个故事:菜农报案说房客丁某在煮人头。丁某说自己在搞装置艺术,人头是从拾荒者马某那买的。马某说是从死人身上割的。死人叫牛结实,经验尸,无病,却被牛医生判为肝癌。牛医生交待是与村民合谋把“说死的”。这便是陈铁军《设计死亡》的情节。众所周知,管虎把它拍成了《杀生》。

2、有学生问我如何看电影《杀生》和原著小说《设计死亡》。有两点:一,都很优秀,但精彩不同。叙事上:小说像洋葱,悬念丛生。电影像迷宫,圆环交叉。思想上:小说模糊了现实与戏剧的界限。电影强化了个体与体制的对立。二,像《活着》和《风声》一样,没有逃出当小说改编成电影时叙事声音会消失的规律。

3、对于电影对小说的改编,高低优劣的问题,我倾向于一个观点:电影若完全背离原著,那么要小说做什么呢?电影若完全遵循原著,那么要导演做什么呢?从这一点上,管虎的《杀生》是对陈铁军《设计死亡》的成功改编。叙述方式变了,主题倾向变了。但关于鸡蛋和石头的寓言却没变。

4、之前看《杀生》,提到村上春树“记远站在鸡蛋一边”。之后看小说,再次看到鸡蛋。牛医生给牛结实判了死刑,这时陈铁军写道:“是专家说的,也就等于是权威说的,所以对牛结实的打击简直是毁灭性的,就像一块石头对一只鸡蛋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一样。”医学体制像其他体制一样,也是一面高墙。福柯又对了。

5、《设计死亡》里大头讲了一个外国故事:泥玉匠妻子和人通奸,泥瓦匠突然回来,情人急忙躲进壁橱里。泥瓦匠不动声色地扫视一遍屋子,然后目光停在壁橱上。最后他对妻子说,他一直想到壁橱封起来,今天正好没事。于是指使妻子搬砖和泥。妻子不敢声张,最后竟活活把通奸者封死在里面。“生活充满了意外”。

6、“不要以为奇异的故事只能发生在戏剧里。实际情况是,不管我们的现实生活多么平庸而沉闷,但是它所缺少的从来也不是戏剧性。”这是刑警大头向“我”讲这个故事的开场白,也奠定了整部小说的基调。从菜农到画家丁某,到拾荒者马某,到死者牛结实,到牛医生……甚至是穿插的那个外国故事都充满了戏剧性。

7、洋葱剥到最后,当正我担心作者如何安顿开头的拾荒者和画家时,结尾给了我一个惊喜。马某被遣送回家后再次回到城里,拾荒是他们的命运。而丁某消失后又重现,办了一个装置艺术展,有个作品仍是骷髅。“这家伙不知从哪儿又弄了一颗人头。”小说戛然而止。漂亮的一个圆。就像电影最后那个重演的死亡仪式。

8、陈铁军在小说中调侃了先锋小说家:有一个作家,“最初也是写正儿八经小说的,写着写着也把自己写不正常了,开始把一个完整的故事解构成一二三四五六个情节段,只写一三五不写二四六,故意让人搞不清楚支离破碎的情节之间的关系,那个人的作家称呼也由此多了三个字的前置定语,叫做了先锋派作家。”

9、 陈铁军借“我”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写作路子:“我一直在摆治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这种小说的写法说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开头有点儿悬念,中间情节多拐几个弯儿,结尾出人意料就行了,但要真写匀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注:摆治,河南方言,摆弄之意。陈是祖籍东北,生于北京,居于中原。一路南下至今。

10、陈铁军虽然自称是“摆治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家,文中还多处调侃了先锋派作家,但他本人的创作仍然不失先锋风格。否定前人的创作的创作多半具有先锋色彩。最明显是小说中有一句话:“他只是一个故事的抄袭者而不是创作者。”这显然是博尔赫斯的路子。他所标榜的现实不过是模糊了现实和戏剧界限的现实。

——2012-7-8、9丽江

链接:

《设计死亡》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8d76a01014ryj.html

《设计死亡》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8d76a01014ryr.html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