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猫妈谈幼儿园里的"集体无意识"

(2008-06-11 19:13:46)
标签:

育儿

教育

集体无意识

幼儿园

双胞胎

猫妈谈幼儿园里的"集体无意识"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新浪读书频道链接地址:http://book.sina.com.cn/nzt/live/liv/shuanghuangdan/index.shtml

 

 

  这段时间,我上博客的时间少了,原因嘛,直到今天我还不能完全自泯。

  但我想说一说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浮躁,这是老师们最主要的教学态度。

  功利,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有,一种非常要命的"集体无意识".

  今天上午,我带许久没露面的孩子们去幼儿园拍毕业照.

  几个带班老师居然不敢主动上来搭话.我知道,他们是害怕家长找事儿.但我不是来找事儿,相反,这么长时间不送孩子,恰恰是我自己在躲事儿;换句话,不想因为家长和老师之间观念上的差异影响孩子,更不希望因为老师素质的一般化而使孩子们在交往方面蒙受成见。

  起因是,一个父亲因为我家老二经常拉他的宝贝女儿下楼梯,那孩子半夜做梦叫出了我们的名字,该父亲大怒并大闹幼儿园,扬言如果老师不管的话他们就要转园……

   先说明一下,我家老二天性热情率真,但却属于粗中有细的孩子。一岁半就在"东方爱婴"早教机构拿过"宝宝全能大赛第一名"。现在五岁,懂得分享,经常主动帮妈妈扫地,很有责任心.我想,他在幼儿园主动拉小朋友下楼梯,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吧?对了,好像玩儿滑梯时,那个小姑娘跑开了,我家老二怕她跑远,就去把她拽回来……

  我把这件事情说给朋友听后,其中一个人沉默片刻,然后说道:"说不定那小女孩儿也很喜欢这个小哥哥呢,所以她半夜做梦时才说出了你家孩子的名字."可是,那位父亲,不知出于什么阴暗的心理,对于幼儿交往中的问题,竟然这样出面保护和干涉,让老师们也感到很难办!

    老师呢,先是找我们这方(据说是比较通情达理从来不给幼儿园找麻烦的家长)谈话,继而把从小到大从未分开的双胞胎兄弟分班.确定分班之前,大概出于不想让双方家长闹矛盾的目的,真实的原因和目的被隐瞒掉了.我这个早期教育的践行者,也考虑到孩子们学习时最好不要互相干扰,而不假思索地同意了。

    没想到,事与愿违。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特别是面对兄弟之间的分离,我家宝贝半夜开始说梦话,说的竟然是"不去幼儿园"、"不喜欢幼儿园"、“我没拽她,老师还训我”之类;更要命的是,为了不去幼儿园,孩子的头在迷迷糊糊中还几度撞了墙;由于害怕幼儿园,清晨起来哭喊至呕吐;更要命的是,原本亲密的小兄弟为了争着去老班,竟然互相扯皮吵闹起来……

  亲爱的朋友们,由于成人处理矛盾不当,你们说到底是哪个孩子受到了伤害?事后,我不知道怎么去跟孩子们解释这件事情.我能说,宝贝,以后你们不要去拉那个小女孩儿的手,因为她的父亲认为她的小手儿不允许被玷污?还有,如果那个女孩子要跑开,你们也不要去叫回来,就让她掉队算了,因为那不关你们的事儿?最好,你们以后不要去关心和帮助别人……

  令我非常想不开的是,当初分班前老师为什么不给我们讲清事情的原委?如果那样的话,我可以私下里去跟对方沟通呀,也可以进一步权衡分班的利弊呀。可是,由于我的过于追求完美、对幼儿园老师的过分相信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所左右,导致双胞胎分班失败并且心理受到伤害,产生极强的厌学情绪,这究竟是谁的错?谁该为此买单?……   

    还有一个问题,我想借用一段话来说明:"研究人员将中国儿童的数据与国外相关研究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参加测验的中国儿童在嫉妒测试中得分较高。对此,李育辉博士解释说,这可能与目前独生子女的现状有关。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儿童的嫉妒最初大多是针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并在与兄弟姐妹的相处中学会克服。中国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与国外儿童相比,他们可能无法顺利地学会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从而在同伴关系中出现更多对异性的关注和源于对同性的嫉妒行为。"

  幼儿园的老师早已习惯了带领单胎的孩子.所以,面对一个班里出现的双胞胎兄弟,往往没有办法或者看不习惯。很多老师刚刚从幼儿师范毕业,没有结婚甚至没生过孩子,怎么可能去理解一队儿双生子的成长状态呢?他们只能看到双胞胎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却不能够明察双胞胎的优势和特殊性。反过来说,倒是有一些性格倔强、不容易接受别的小朋友帮助的孩子,应该尽早地进行心理干预.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小姑娘。可是,为什么老师们注意不到这个问题,反而被一个没有修养、也不懂幼儿心理的父亲牵着鼻子走呢?

  今天上午,我带孩子们临时去幼儿园,几个带班老师竟然躲着走,只有一个过来埋怨我不该这么长时间不送来.可是,既然老师这样世俗,我还能相信她们的能力吗?也许是凑巧,我看到那位因为父亲破口大骂反而受到保护的小女孩儿,竟有三个老师同时去帮她梳头、整理衣服、牵她的小手儿.我真想祝福那孩子,如此这般受宠,将来以后一定会出人头地吗?  

  欺软怕硬是一种民族的劣根性,但当您的孩子也遭受此种境遇的时候,您还会认为一味儿地忍让和谦和是一种美德吗?   

  话到此,我又想起了一则故事。说的是一群幼儿园的孩子,其中一个不知为什么哭了起来,结果,几乎所有其他的小朋友都纷纷表示,那件事跟自己没关系,可是,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儿呢?谁也说不清楚。反正大家都抢着表示"不是我们的错".书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并不是故意要打他,因为所有人都在打他,所以,我也打了他.不是我的错。"  

  请问,儿童的这种"集体无意识"来源于何处?  

  您还能说,这所蒙氏班最近建立的正是孩子们的"规则与自由"吗?  幼儿园是成人社会的翻版,请尊重并保护孩子们的童心不被玷污好吗?我衷心地期待着那一天,哪怕只有我家孩子受到了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