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美混血孩子更爱美国父亲?
(2009-09-05 02:51:29)
标签:
爱的三明治安比育儿亲子家长制平等尊重 |
分类: 情感实录 |
我们家是典型‘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老公挣钱养家,我在家照养小孩料理家务,自然我和孩子们的时间最多,按逻辑来说,应该孩子们和我最亲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老大安比出生直到老二安迪出世,可以说主要是我这个当妈的一手一脚把她拉扯大的,爸爸每天下班回家后就乐得和女儿一起疯玩,偶尔客串当下奶爸,或是换换口味给宝宝来点英文版的睡前故事什么的,但奇怪的是女儿就对爸爸情有独钟,稍大些时就天天下午爸爸回家的时候倚窗眺望,直到欢天喜地底扑进爹的的怀抱就把我这个老妈彻底遗忘。对此现象自我安慰:安比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没有和妈妈多,所以才和爸爸格外亲热。其实女儿这样爱爸爸我也是很高兴的!
自打老二出生后,从去医院到月子,照顾安比的任务自然也就落到了爸爸身上,弟弟满月后虽说妈妈也恢复得差不多了,但因为要照顾小的,象从前那样全心全意地伺候大小姐显然力不从心,于是,安比和爸爸想处的时间就越来越多,但她不仅没有觉得腻味,反而象莲花白一样和爸爸越裹越紧,Dad's
little girl
彻底变成了爸爸的小尾巴,和爸爸成天形影不离的,感觉到宝贝女儿和我越来越疏远,有点危机感了,特别是近来上了幼儿园是爸爸每天上下班时接送,情况更加恶化,比如我不管问她什么,总是很没有礼貌地大声嚷嚷"NO"来回应,姥姥问也如此;从幼儿园回家,小心翼翼地迎上问安,不是躲在爸爸身后就是根本不搭理你,有时想进她房间和她亲热下,这个没良心地还把我推出‘砰’地一声关上给我个闭门羹;想靠近她,却说‘我要爸爸!’晚上哄睡觉也成爸爸的专利了,更可气可笑的是,连换尿布,洗澡一类的麻烦事,也只有爸爸才有这个“优待”。。。。。本来爱爸爸是好事,可这样待妈妈,我这个当娘的的确有时很受伤,而被“宠爱过分”的爸爸还吃不消了,常常抱怨带安比这个令人棘手的“小魔女”之艰巨任务应该共同分担,不然感觉他象单亲爸爸似的,这更是令我火上加油!!也不想想他那闺女根本有时就象不认我这个亲娘似的,甚至有时还摸都不让摸!还真别说,的确就象他爸爸一人的女儿,我这个娘可真是当得尴尬啊!怎么事情就到了这步田地呢?
为什么我这个象老妈子卖苦力的亲娘被女儿疏远?为何我的美国老公就有魅力得到女儿的专爱?一个看来是功亏一损,一个事半功倍!冷静下来仔细地分析了缘由,欲透过现象直入病灶。。。。。
是‘女儿就亲爸爸’吗?据周围有好几对中美夫妇朋友反馈,好像他们的孩子都清一色地爱美方的爸爸,虽然也主要是中国妈妈辛苦地喂养他们,但不仅是女儿,很多家里是儿子的也更爱父亲,好多同样付出得不到回报的妈妈也常向我抱怨,其实我又何尝不深受其苦,他们大都目前只有一个小孩,我这个还有老二的情况可能还更典型!所以看来并不因为是女儿的缘故,而是孩子更爱美国的父亲!
先来看看我这个当妈的情况吧,除了喜欢喂养好孩子,带孩子出门锻炼一类的坚持不懈,其他的就因兴趣而论了,那时还没老二,安比还没上幼儿园时,有时兴致来了陪安比玩乐,但其他很多时间我的解释是:不得不做家务,不得不准备晚餐,有时其实也没要紧事,但宁愿上网写博等却没有耐心陪着孩子进入她的童心世界了。虽然自认为比起自己的父母辈教育孩子已经民主开明得多,并不喜欢什么"黄金条子出好人“的古训(一是绝不赞成以大欺小的武力镇压,认为是无能父母的可气可悲之举,二是在美国打孩子要犯事的),但还是甩不掉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家长制作风,有时见说不听就急了(主要是安比欺负弟弟的时候),忍不住就对她大吼大叫,偏偏这个犟丫头就不吃这一套,一副挑衅要和你对抗到底的样子,这情形就更让我这个当妈的火冒三丈,反了,不听当妈的话还和妈对着干,这样有时忍不住竟动点粗。。。。。虽然下手也不重,结果却是我这个当妈的得不偿失,伤了自尊心的孩子对我更疏远,有几次居然还报复性地打了回来,眼睛里充满了怨恨,看得我心冷,老公也抗议不应该这样对孩子。。。。。。完了,就用传统方法管教一下我那个性极强的丫头就弄得‘众叛亲离’的,看来在21世纪,尤其在美国的领地,要管教孩子还真得多学习琢磨一下!
再看看我的美国老公吧,实话说,除了工作,几乎所有的时间就花在他的宝贝女儿身上了(中国的爸爸能这样的绝对不多),且耐心超好,在这点上我的确自愧不如,通常我最多陪安比游戏玩乐一个小时就想开溜,老公却可以几个小时甚至整天地陪,不仅是他,我的美国婆婆甚至是大姑子大侄女来我家也立即深得安比的喜爱,重要原因就是她们都乐意花大量时间和她玩,而不是敷衍应付,是真心投入分享和引导,既然要做就要做得好!这样不仅小的高兴,大的老的也感受到了童趣的快乐,真是聪明啊!通过我的美国家庭和朋友的美国家庭折射出的美式家庭教育,不得不被这种寓教于乐,和孩子心理相通的方式所打动,也难怪老公常常说把孩子看着你最好的朋友,要尊重孩子!当然我家的‘小魔女’有时连最喜欢的爸爸的话也不听,不过老公从不对她大声训斥责骂,只是她太过分时让她面壁坐小椅子,她要自行站起又把她按下,一次最少坐满两分钟,老公解释这并不是惩罚,而是让孩子知道她做了错事会让她失去一些自由,让她了解有些事做了会有她不喜欢的后果,没想到这招也蛮管用,现在只要一说‘time out",还没落实到行动就马上奏效!看来要教育孩子,不能硬来,还真要有这些四两博千金的招儿才行,也就是说要好好揣摩孩子的心理,试图从他们的角度来理解!
其实很多中美家庭里的中国妈妈还是绝对的优秀,但主要有深谙儿童教育的美国爸爸作参照,相形之下就逊色些了,直接的反应结果是:儿童更喜欢美式教育方式!因而也就更喜欢他们的美国爸爸!这其实也是以国际家庭为小舞台,中美儿童教育的一系列PK!美式教育特点: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尽量发挥儿童自身的创造力,有点在放任自流的基础上给以引导的意思,并花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乐,而且子女和父母地位平等!中式教育特点:好孩子都要听父母的,不听父母的就不乖,孩子的一切都理所应当被父母安排!尤其现在很多中国父母能够牺牲自己时间多陪陪孩子的可不多!
当然安比现在对我的疏远,还因为年纪尚小,不太懂事,并添了弟弟的缘故,但我们作父母的一定要首先反省自己,应循循善诱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尽量多陪陪孩子,吸取西方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亲子教育下的宝宝才会更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