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唐,那朵嫣然的飞花——《梦里长安》书评三

(2019-08-16 18:33:10)
标签:

梦里长安

大唐飞花

唐妃

提秀莲

飞花

分类: 西西书评

大唐,那朵嫣然的飞花——《梦里长安》书评三

文/提秀莲

大唐,那朵嫣然的飞花——《梦里长安》书评三

第一次见到“大唐飞花”这个名字,是在《宝鸡日报》副刊、记者王卉的一篇采访录里。那时,读着王卉的文字,如喝了一杯甜美的红酒,情绪逐渐饱满起来。而“大唐飞花”与“唐妃体散文”这两个词组,一个像花雨在院落里洋洋洒洒,一个像一树红梅倚着屋角丽丽地开着。幻觉中自己正在灰瓦斗拱下的红窗旁抄写:“或许,灞桥不是一座桥,而是一条起伏的人生/或许,灞水不是一河水,而是征程的汗水泪水”的心语。忽又听环佩叮当做响,一位长发齐腰,粉面纱裙的女子推门而至,看她嫣然一笑,就觉得,如果与她在文字里相走,她定是一位相宜的文友。

大唐,那朵嫣然的飞花——《梦里长安》书评三

有人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三年前,市作协通知我到省作协参加培训,而培训地就是常宁宫(原为唐朝皇家御苑,现为培训教育基地)。报到后,晚餐我们围桌而坐。一位个子高挑,长发齐腰,清秀丽雅的女士主动介绍说:“我叫张西西,笔名大唐飞花”。我当即起身,握着她的手说:“久仰大名,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她又是嫣然一笑,那神情和我先前幻觉中的一模一样。

课后的一个傍晚,我和她相约去祭拜柳青墓。在路上她跟我聊大唐、聊新浪,聊她的网名和创作。我开玩笑对她说:“你的前生,可能是一位大唐才女,所以你的文字总是扎根于大唐又葱茏于大唐盛世”,她还是嫣然一笑。这笑容便像一株红梅,开在我的记忆里,且日久越芬。

大唐,那朵嫣然的飞花——《梦里长安》书评三

近期,连日细读她出版的唐妃体散文《梦里长安》,当看到有人评价她是“最能打动人灵魂的一束人间繁花”时,我很认同,但又有一点不认同,感觉喻她为繁花,不如喻她为红梅或腊梅更确切些。因为她笔下的霍小玉是在寒天雪地里,以梅朵绽放的方式惊艳胜业坊,又以花落的方式令那负心汉李益永远活在“凌寒独自伤怀”的情结里 ,不正如腊梅开落的一季么!

在她的《子夜梦回,情如昙花》的篇章里这样写道:“思绪摇曳,寂寥成烟,在昙花与情梦之间迂回宛转。”一句“思绪摇曳,寂寥成烟”,便将我老去的记忆复活。经年岁月里,那些虚无缥缈的记挂与思念开始纷纷扬扬,而回味她《昨夜一梦回曲江》篇章里的“灵魂常常挂满忧伤,有时连太阳都照不亮”伤感句时,一场没名的伤情雨,又开始在我心空里淅淅沥沥起来。或许每个喜欢文字的人都是一管笔,都注定要吮吸悲喜的汁墨书写一生,又以悲喜的名义开启别样的人生。

大唐,那朵嫣然的飞花——《梦里长安》书评三

执笔为旗,书写大唐。26万字的《梦里大唐》,对张西西来说,是用大唐的悲喜、花草、物象造出一座座蜿蜒的文字山峰,让很多游山之人,愿意歇息在她的语言幽谷里,仰望蓝天一片片流云,洗练自已繁杂的内心,找回自已遗忘的“嫣然一笑”。对我 ,由于受个人阅读能力的限制,我只能从张西西文字参悟大唐的点滴,从她笔下的人物、事件中参读到化情为吟的创作思想。但仅此就够了,我愿意把自已心里积聚的忧伤交给她笔下生花的文字 ,学她,做一树梅,缓缓蓄积阳光,对着流年“嫣然一笑”。


大唐,那朵嫣然的飞花——《梦里长安》书评三

【作者简介】提秀莲: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作品散见于《中国艺术报》《延河》《西北信息报》《宝鸡日报》《陇南日报》《商洛日报》《秦岭文艺》《秦岭文学》等报刊杂志。出版散文集《凤凰之乡随想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