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持真空期阶段,投资者如何应对?
(2008-10-18 08:47: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大盘分析 |
【周末文摘】
按照证监会规定,季度报表披露前十日内,相关股东不得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这也意味着,从下周一开始,大股东的增持会告一段落。那么大股东增持的“真空期”到来,是否会引发短线资金的恐慌感?投资者在策略中又该如何把握呢?
首先,大股东增持“真空期”到来后,部分的短线资金会趋向更谨慎,这是必然的。1800引发的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对大股东增持的预期,尤其是央企大股东增持的预期。大股东增持的股份数和资金量有限,但对市场的整体心态有做多的激励。因此,下周投资者需要谨慎提防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几家近期依靠大股东增持才“挺”到现在的央企,例如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
第二,对整个市场来说,大股东增持的心理因素大于实际作用,因此,如果下周短线出现快速滑落,并再度逼近1800附近,将带来短线快速反弹机会。从数据上看,10月6日至本周三,共有42家公司的股东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7890万股,增持金额约为6.97亿元。增持的公司数较多,但增持的总金额相对整个市场来说,其实可以用“杯水车薪”来形容。所以即使大股东停止增持,市场资金面上的影响依然有限,心理层面的影响要更大一些。例如中国石油等几家央企“示范性增持”的品种,近阶段表现强于大盘,但走势上的形态显得突兀,下方缺乏支撑。下周在大股东增持真空期阶段,很有可能出现下跌。不过如果权重股出现补跌,市场再度临近1800,那么对个股将增加反弹的概率。
第三,投资者的策略中,需要关注的是两点。一点是上面所说,注意央企“示范性”增持的几只权重股可能出现的补跌风险,另一点是高度关注宏观政策面的利好。近几日高层集体表态要防经济衰退,拯救经济的政策组合拳很有可能在近期打出。下周初将公布9月份各项经济数据,因此下周是政策出台的重要时间窗口。普通股民没有无法得知政策面的内幕消息,但是历次重大政策出台前一天,盘中几乎都是先跌后涨,并且盘中反弹幅度较激烈。因此,如果盘中出现这样的反弹特征时,投资者有理由可以适当参与反弹,“赌”政策利好的出台。
作者:紫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