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伦敦急救自行车国民医疗系统超人999急救热线文化 |
伦敦市中心的一家剧院,精彩的戏剧正在上演。
席间突然有人晕厥,工作人员赶紧将其搀扶到休息室,急拨999急救热线。
两分钟不到,急救人员赶到。愣了:这也太快了。
救人要紧。实施系列急救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工作人员仍在翘首:救护车怎么还不来?平日救护车的刺耳声此刻听来不啻为福音。这时,悄不声儿忙完活计的急救人员才慢悠悠地说“车不会来了”。收拾东西,骑上自行车走了。
剧院工作人员感激地目送背影,眼里仍然疑惑满满:一个跑单帮的?还是骑自行车来的?
也难怪他们半天回不过神来,救护车已是医疗急救根深蒂固的标志。很多人不知道,伦敦居然还有这么一支独特而神勇的自行车医疗救急队。
它反应更快,救人更迅速:自行车救护队平时都在街区巡视。一旦接报,可以比救护车更快赶到病人身边。自行车轻巧灵便,还不怕塞车;车辆无法到达或不便到达之处,自行车大显身手。
它省油省钱:已为伦敦的国民医疗系统省下30万英镑的燃油费用—相当于救护车少出动两万次;
它解脱了救护车疲于奔命的繁重劳动:嗜酒如命的英国人,经常是喝醉了都拨打999,不怪乎成天都听到救护车嗷嗷惨叫。
它缓解了人手不足的急救队伍:每出车一趟,司机、医生、护士至少四人同行;而自行车急救,一人足矣。
迅捷、环保、低碳、高效。十年走过来,伦敦的自行车急救医疗队功勋卓著。
有人会问:这自行车要是没气儿了爆胎了咋办?那么小的车子能放多少急救设备?
您放宽心,所用自行车不是一般的材质和构造。车胎据说防弹防穿刺,极经折腾。您要楞是较真儿,那救护车还有爆胎的呢。车身经过特殊处理,便于置放必需的器材设备—所置急救设施和救护车上相同,除了没有担架。还是瑕不掩瑜。您想啊,火速赶到先对伤病员急救。若真需要担架送院治疗,还可以等救护车过来。何况,急救后很多病人往往不需再送医院。
能干这个的,都是超人。不仅有过硬的医疗知识,还要求有特种兵般过人的身体素质。每天不管老天爷什么脸,平均得负重骑行25英里。运动员般强健的体魄,外加常年室外暴露,形象上和温文尔雅的医生护士大相径庭。乍一看,不咋象医生。
想起那年在广州,一座九层的旧楼里,一位老人发病。40多分钟后才等来救护车。折腾来去,人送到医院已经不治。不知道国内现在情况如何?如果有自行车或摩托车急救的话,会给很多生命予希望。
英国目前只有伦敦有,首都还是不一样啊。行走在伦敦的大街小巷,看到这么辆自行车从身边驶过,心里会生出一丝感激和安慰。
当然,最好别有机会跟他们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