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满翅膀的光光鸡--话说中英两国食品安全和卫生

标签:
鸡翅膀食品安全和卫生英国美食三聚氰胺 |
一个宽敞的饲养基地里,成千上万只鸡或安静地啄食或相互戏逐着。奇怪的是鸡身上都没什么毛。跟一般的鸡相比,它们身上又都长了不止一对鸡翅膀,象变种的怪物,让人看着心里直发毛。
朋友跟我说起有人在国内某著名鸡翅膀卖家的饲养基地目睹的场景时,我感觉象个笑话,可朋友说得鼻子眼睛真格的一般。朋友顺藤摸瓜地推测“要不说呢,怎么成天那么多鸡翅膀卖”?他说从此再不到那家店里买鸡翅吃了,想着就恶心啊。我大笑,我反正从来对鸡翅膀没啥胃口。
不过这倒反映出国人对食品安全卫生普遍之惶惶心态。国内的食品安全缺乏保障,从地沟油、注水肉、刨光的陈年米、假烟假酒假药假鸡蛋,吃啥都让人提心吊胆。前段时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更是闹得世人皆知。丢人啊,
英国人这方面做得比较完善。一系列的食品卫生法规和条例,使得食品供应链上的生产、加工及流通中每一环节都有完备的记录。基本没听说过食品卫生方面让消费者不放心的。在英国,空气清新污染少。自来水是人们最好的解渴自然饮;蔬菜水果经常不用咋洗就直接生吃,要不伴点沙拉酱就进肚子了;牛排血淋淋的几分熟也不用担心病菌。英国常年气温较低,见不着蚊子蟑螂。老鼠苍蝇偶尔一见,也不像国内的那般巨硕和猖獗,因而基本不用担心这些小四们传播病菌。不少超市到下午5、6点和晚上临关门之前,都会大批处理快到期的蔬菜、肉类及其他食品,价格要比原来便宜不少。那些东西其实还很新鲜,甚至还有几天才过期,但英国人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的标准。英国吃的远不如国内的丰富和诱人(参看另一篇博客俩月七公斤--感叹中英饮食之距大),但吃起来绝没有国内那种战战兢兢的担心。
记得那年去青岛玩儿。几年未见的友人听闻我到了齐鲁大地,一定要从寿光赶来见我。来时,他扛着一袋他种的菜(寿光可是全国种植蔬菜的基地)。我青岛朋友说“哎呀,你来玩儿就成,还带这么多菜。”寿光朋友说“都是自己种的,而且都是准备自己吃的,没打农药”。我和青岛的朋友一时无语,感慨。
民以食为天是王道,而食以安全和卫生为先。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食品才能让大家吃起来放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