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晚报:阳光女孩牵线 扬帆计划情系乡里娃

标签:
杂谈 |
分类: 扬帆项目组 |
秦州区齐寿乡杨家山小学办学已有57年历史,学校校园面积152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19人,教师7人。在周边几所小学中,是一所教学质量较高的农村小学。但是,让师生遗憾的是学校至今没有图书室和阅览室。课余时间,学生们很少能接触到课外书,更谈不上畅销书了。该校校长刘永春说:“咱们学校地处偏僻农村,因受经济条件限制,学校一直没有图书室,极大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如果能有一个畅销书图书室,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秦安县兴国镇腰崖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小学,始建于1969年10月,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校舍面积为591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55人,教师12名。学校辖区服务人口2150人,是一所处在贫困地区的学校。记者看到,比杨家山小学情况稍好一点的是该校现有课外图书200余册。但是,这些书大部分是教学用工具书,没有学生们喜欢的课外书。由于学校图书较少,不能满足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需求,因此,学校迫切需要补充图书种类和数量,让学生看上畅销书。
秦州区关子镇石川小学,建于1976年,建筑面积1096平方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有学生152名、教师9名。学校服务着柳家沟、柴家窑、孙家山、马家山、石家川5个村。和腰崖小学一样,该校有一些图书,但图书大多是教学方面的,种类单一,数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课余时间读书的需要。
清水县陇东乡坪道小学是一所六年义务教育的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3514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在校学生219人,教职工7人。服务着坪道、张沟、崔杨3个行政村,服务区人口约1900余人。然而,学校没有图书室,只在办公室里有一个简易书柜,存有200多册图书,而这些图书内容少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由于受家庭经济情况限制,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课外书籍。学生们迫切希望通过读畅销书丰富课余生活。
麦积区街亭小学占地12亩,建筑面积2973平方米。学校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62人,教职工35人。该校建有图书室,有课外图书676册,但是生均图书仅1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现有图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该校校长潘吉祥对记者说:“这几年,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成立了舞蹈、体育、美术、合唱、器乐、写作等兴趣小组,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但是,由于图书有限,畅销书奇缺,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读书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写作特长的发展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经过扬帆计划项目组综合考察,这5所小学均符合“扬帆计划—我要读书”活动的条件,已正式将其确定为在我市实施的项目学校。
获悉这个好消息后,这5所学校的师生们非常高兴。清水县陇东乡坪道小学的马宝荣校长对记者说:“太好了,收到这批捐赠的畅销书后,我们一定要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写出读书感受,交流读书心得,在全校掀起一次热爱自然、宣讲爱国故事的热潮,让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目前,5所学校已相继来本报签订了《扬帆计划捐书活动协议》,这份协议也经本报托胡雯转交给了扬帆计划项目组。所捐赠的图书正在筹集之中,不日将发送到5所学校,以缓解这些学校学生缺课外书、缺畅销书的状况,让他们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健康成长。
看到本报11月22日3版刊发的《捐出一本书 共圆一个梦/关注农村孩子读书难系列报道》后,秦州阳光女孩胡雯立即和扬帆计划项目组取得了联系。我市农村孩子读书难的状况,即刻引起了该项目组的高度关注,他们遂和本报联系了解详细情况,并表示愿意让扬帆计划项目落户天水,尽力帮助我市农村孩子看上畅销书。
阳光女孩胡雯有着怎样的经历,为何她会对我市偏僻农村孩子读书难的状况如此关注呢?
今年24岁的秦州女孩胡雯,因从小做了右腿股骨头切除手术,不幸落下了下肢三度残疾。中专毕业后,由市残联牵线,她在兰州啤酒厂天水分厂谋得了一份职业。
2009年12月份,就在上海世博会举办前夕,胡雯获悉上海世博园生命阳光馆将招收一批残疾人志愿者作讲解员。于是,她在市残联的帮助下报了名。2010年3月7日,通过努力,胡雯终于成为生命阳光馆12名残疾人志愿者中惟一一名非上海本地的志愿者。
在生命阳光馆中,她富有激情的解说,所表现出对生活的坚强和乐观,深深感染了每一名游客,从而赢得了世博园内“生命之花”、天水“阳光女孩”等美誉,获生命阳光馆先进个人和优秀讲解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优秀志愿者”等殊荣。
自立社会,奉献爱心,回报家乡,一直是胡雯生活的信条。服务世博会期间,她通过上海仁爱医院为甘肃争取到了给3名脑瘫、脑积水患者免费手术的康复计划项目;世博会归来后,她又去天水市福利院,给孩子们送去了御寒的衣物,还有学习用具等,用这种方式度过了自己24岁的生日;今年3月中旬,经过她牵线搭桥,天水卫校2011届6名毕业生和上海仁爱医院成功达成就业协议,并使该校与该院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
去年,胡雯在上海世博会做志愿者期间,结识了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相关领导。看了本报刊发的《捐出一本书 共圆一个梦/关注农村孩子读书难系列报道》后,她便想起了该基金会致力于偏远山区教育的扬帆计划项目。了解到这个项目组的“扬帆计划—我要读书”活动主旨之后,胡雯极力推荐,让这个活动惠及家乡天水。
那么,扬帆计划是一个怎么样的项目,为什么胡雯会向其极力推荐家乡,这个项目能为解决我市偏僻农村孩子读书难问题而助一臂之力吗?
扬帆计划是由民建中央委员、新浪网创建人、董事长汪延先生发起和管理的一项扶贫助学公益教育助学项目,是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重要子项目之一。它通过捐助课外图书、举行夏令营、开办扬帆班、援助优秀教师等活动,旨在启迪贫困地区学生们的思想,培养学生们的意识;帮助贫困地区学生们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放飞理想;激发他们为家乡致富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为贫困地区学生实现梦想打开新的思路,最终致力于培养一批改变中国未来农村命运的关键人才。
这些捐助的课外图书都是通过社会各界的爱心企业、团体及个人募集来的,涉及到历史、地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青年励志等方面最新版、最畅销的课外图书。一旦确定被捐学校后,该项目组每年将向被捐学校提供不低于两次的畅销书,以逐步完善和扩充该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种类和数量。
接受捐书的学校要保证每周开设固定图书阅览时间,在课余时间对老师学生开放。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写读书笔记,推选优秀文章在扬帆计划网站、博客上发布,以供捐书的爱心人士或企业分享自己的捐助成果。
为保障所有募集到的图书可以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扬帆计划项目组还要和受助的贫困学校签订严谨的捐助合约,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机制:仔细筛选学校、精心挑选图书、网友热心捐赠、严格监督管理、定期回访反馈。一方面确保学生们能够多读书、读好书、读新书;另一方面也保证网友能够及时获取信息,监管图书去向和学生最新状况。
该活动自2009年5月正式展开至今,得到了3000多名网友、若干爱心企业以及其他公益组织的捐助,先后为21个省的百余所中小学校捐助图书近16万册。
扬帆计划项目组接到胡雯所反映的我市偏僻农村孩子读书难的状况后,便决定让“扬帆计划—我要读书”活动延伸至我市,并委托本报在我市偏僻农村筛选5所小学作为项目实施学校。一次帮助我市偏僻农村孩子看上畅销书的爱心活动就此展开。
捐出一本书,共圆一个梦。农村孩子渴望您的爱心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