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老肖回访2011年参加扬帆夏令营的十名学生和带队王老师及学校余校长
石门坎这个地名也许被很多热爱旅游和苗族文化人所熟知,但是在大多数人眼里(当然也包括我在自己),它只是一个地处贵滇交界,既是贵州公路网的末梢,又再没有公路联通云南的偏僻小乡镇。
你可曾想到,就在石门坎这片贫瘠闭塞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一段神奇辉煌的历史。
石门坎:据文献记载,100年前在这里创制了老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的历史;100年前在这里创办了乌蒙山区第一所苗民小学;100年前在这里建立了第一所苗民医院;100年前在这里修建了乌蒙山区第一个游泳池;100年前在这里就开创了“留学机制”,有一批小留学生远赴赴成都深造、开阔眼界!
100年前!一个世纪前!看到这里回想我们做扬帆计划的初衷,不由得让我们有一种穿越历史和古人思想相通的喜悦。
创造石门坎这段神奇辉煌历史的是一位英国牧师名叫柏格理(1864-1915)。他是对苗族文化有着深足影响的奠基人。这位异国牧师在100年前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偏远贫瘠的石门坎,他用文明和真诚叩开了这座被遗忘石门,这里的苗族人尊称他为“拉蒙”(苗王)。
今天我们来到这片土地,新修建的水泥公路一直通到石门坎乡政府大院,一直通乌蒙山区的第一所苗族小学(现在的石门坎中学),在这里满眼看到的都是“新农村”建设,这里的家家户户都在盖格式化的新居。100年前那段辉煌的文明历史正被繁杂的建设所淹没,一个文化的圣地,正在逐步退去它的文化底蕴,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为什么100年前,凭借一名英国传教士的不懈努力,就可以把一个原本荒蛮之地变为影响周边几省的文化圣地?为什么100年后这里只能被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远远抛下?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关注偏远贫困地区发展的人深思的问题。
随着深入了解伯格理牧师,我惊喜的发现伯格理牧师在100年前做的事情和扬帆计划的一些项目是那样的巧合:100年前伯格理牧师开创“扬帆班”,让一些品学兼优的苗族学生远赴成都深造开阔眼界,等他们学有所成后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100年后扬帆计划“夏令营”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远赴南京、北京开阔眼界。
可以说我们是踩着伯格理牧师的老路在走,他才是扬帆精神的始作俑者。向伯格理致敬!
扬帆计划一直致力于公益教育,我们摒弃了建设钢筋水泥的“丰碑”,我们把所有的精力和募集到的资金都投入到“不可立竿见影”的学生教育、开阔眼界方面。从伯格理牧师的传奇经历中,我们更坚信:发展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才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真切希望几年后我们再次走访偏远地区学校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空有豪华的教学楼,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师队伍)的景象彻底消除。
套用新华体口号:要想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拉近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必须“软”“硬”两手抓,软指的是教育,硬指的是基础硬件建设。
希望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多关注偏远贫困地区的软教育环境:师资、教学思想等等。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石门坎民族中学已经是第二届挑选学生参加扬帆夏令营
学生们回到家乡后老师反映都表现突出:开放了、自信了、更努力学习了......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学校图书总量不少,但是大部分都已经陈旧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学校有一项非常棒的读书规定:每学期要求学生必须阅读8本课外书
这是学生的读书笔记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学校完善的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手册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学校里遗存的“长房子”这里可以说是100年前西南地区的苗族教育中心和基督教中心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00年前“支教女教师”的宿舍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00年前伯格理牧师修建的游泳池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有伯格理牧师创建的“老苗文”翻译的圣经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石门坎学校100年前原貌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00年前的学生毕业合影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石门坎民族学校创办人之一:杨雅春先生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伯格理牧师创建的基督教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 [转载]2011.10.19 <wbr>一扇被文明叩开的石门—回访贵州毕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伯格理牧师的墓碑
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