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计划首期活动成果报告
作者: 刘增雅
2007年1月28日至2月6日扬帆计划首期冬令营在南京举行。来自贵州黔西县的14名品学兼优的初中生成为了第一批受益者,他们的年龄为13-16岁(平均年龄14.2岁),其中初一个3人,初二7人,初三4人。
14岁左右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处于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如果能够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很容易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取得学业的成功,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冬令营举行的10天和冬令营之后的2个多月中学生、老师、县级领导的反馈来看,扬帆计划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本文将从冬令营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冬令营之后老师的反馈结合四个典型案例来看扬帆计划对学生的影响。
第一部分
学生眼中的扬帆计划
通过冬令营近10天的陪伴,及对学生的访谈,可以把整个冬令营分为七个部分:
①在贵阳的经历;②火车上;③参观与讲座;④与南京九中联谊;⑤新浪工作人员、代课老师、志愿者等;⑥一起参加扬帆计划的同学;⑦带队老师。
14位同学对7部分评价标准基本一致。
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①新浪工作人员、老师、志愿者;②与南京九中联谊;③参观与讲座;④火车上;⑤在贵阳的经历;⑥一起参加扬帆计划的同学;⑦带队老师。
影响好坏程度依次为:①与南京九中联谊;②新浪工作人员、老师、志愿者;③参观与讲座;④火车上;⑤在贵阳的经历;⑥带队老师;⑦一起参加扬帆计划的同学。
综合影响排序为①九中联谊;②新浪工作人员、老师、志愿者;③参观与讲座;④火车上;⑤在贵阳的经历;⑥带队老师;⑦同行同学。
一、 榜样的力量促进了责任心的提高
冬令营的10天中新浪工作人员、代课老师、大学生志愿者、导游等,十几个与这些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人,每天对他们细心照顾、问寒问暖,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
在孩子们写的“十年后的我”中11个孩子写到了要建设家乡、捐助贫困孩子、教育山区的孩子、策划扬帆计划、帮助残疾人和老人、探访贫困地区的人民等等。虽然仅仅是为未来的幻想,但是在他们刚刚开始思考自己人生课题时就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感恩回报的思想,不得不说是扬帆计划整个团队工作人员的精神和行动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
二、 同辈的热情大方激发了交流的愿望
同辈群体的影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伴之间默默相处的短暂时光甚至可以超过成年人苦口婆心地大堆教导。
虽然这些边远山区的14名少年与南京九中的同龄人仅仅相处了了三、四个小时,但是无论是贵州的孩子还是南京九中的孩子都从短短地相处中收获了很多很多。
南京九中同学的热情大方给贵州的孩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对友情对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城乡之间的教育和生活条件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些差异,孩子们并不失落和自卑,而是激发了他们向城市孩子学习大方、热情地交流的美好愿望。
“他们是我见过最大方的,我要向他们学习。”
“大方可以让你感受到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
“只要心里明白就不用说。”一个贵州的男孩听了南京同伴的这句话,体会到的是用千言万语也无法替代的鼓励和心心相通的感觉。
“我们是不一样的,但又是一样的。”这些来自贵州的孩子情不自禁说出了这句话。
在跟同龄人的真挚交流中,他们感受到了有形的、物质的巨大差距下,乡村与城市之间真正可以沟通,真正能够平等的正是真诚和纯净的情感。
真情地交流更加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纷纷相约在大学里再次相见。
三、 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发了更全面的思考
青少年的大脑最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影响,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收大量的知识。
14个孩子中大多数都是每天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上学,最远只到过黔西县城。从山里到黔西县城,到贵阳,再到南京,一路上坐汽车、火车,参观、听讲,丰富的经历激发了他们各种真实而强烈的情感体验。
“第一次坐电梯的时候没人教。好多事都是第一次,什么事都想尝试。”
“那个球幕电影实在是太神奇了!我真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江南贡院那些科举考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站着的时候我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这些情感体验的是更为全面的思考。
“城市的晚上没有安静的睡眠,很嘲杂。这让我对城市生活有所了解,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以前在我心里城市只是个美丽的大花园。但现在觉得农村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很安静,空气也比城市好很多。”
“紫金山天文台上那么多仪器,我看到古代人的聪明才智,更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和知识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像朱元璋学习,爱国爱民;而不能像陈叔宝那样,花天酒地。”
“郑和七下西洋,如果明朝继续让他对外开放也不会造成落后。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和外界事物接触,多学一些好的东西。”
这些真实而直观的体验就像一颗颗种子,埋在他们的心底,吸引着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
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扬帆计划团队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和细心照顾、同龄人的大方热情、参观讲座等,所有的经历综合起来,从情感、理智、使命、责任等不同的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们纷纷决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报答关爱他们的人,同时也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部分
扬帆计划活动前后的变化
2007年4月25日,南京冬令营结束两个多月后,扬帆计划团队工作人员来到贵州省黔西县协和中学和新仁中学进行回访,向老师和学生了解活动前后学生的变化。
绝大多数学生的变化都是正面的,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负面影响。在这里结合四个班主任老师的跟踪观察,通过四个同学的基本情况来了解活动前后的变化。
一、由自卑、不开心、被动,变得自信、爱笑、主动
小鱼(化名),女,13岁,初一
参加冬令营前一点都不开心,沉默寡言,干什么都不主动,自卑,不敢参加活动。参加了冬令营后变得爱笑,快乐,积极主动地报名参加活动。上课时回举手回答问题,主动帮老师,当小组长,辅导同学。成绩直线上升,关心集体。
二、由自私变得乐于助人
凤儿(化名),女,14岁,初二
成绩优异,参加活动前学习自私,不愿给别人讲;参加活动后和班上同学打消了这种念头,乐于并主动帮助同学。
三、原打算读完初二就不读书了,现在学习主动了很多,人也大方了许多
小前(化名),男,14岁,初二
参加活动前学习还算积极,但打算读完初二就不读了,与同学关系较融洽,但情绪不够稳定,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有时不太尊重别人。
参加活动后学习积极性高了很多,还给缺课的同学做思想工作。小组值周时,卫生较差,自己检举不认真,并要求重新值周。活动后不尊重人的表现没有了。
四、 由不尊重别人、爱发脾气变得懂事了很多,学习动力增强了
晓阳(化名),男,14,初三
参加活动前不太尊重大人,贪玩,学习不行时会向家人发脾气。参加活动后开始努力学习,时间观念很强,除了休息,吃饭外,经常看课外书。现在心里烦的时候不会向家人乱发脾气,可以去看篮球,自己调节。
14个同学在参加扬帆计划后老师的观察最为突出的是学习动机增强了,人也变得开朗、大方了很多,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帮助老师和同学,敢于表达了。他们回家后都大方地向同学、朋友介绍冬令营中的所见所闻,让其他人也了解到了山外面的世界,也树立了走出大山的志向。
“人出去后才能知道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这句话是一名贵州的带队老师在参加了扬帆计划后最大的感触。
扬帆计划让来自山区的贫困而优秀的学生看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正视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同时又通过周详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受到更多地人文关怀和精神触动,让他们在青年时代的开始就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的崇高,从而培养起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拥有了这样的理想和品质相信他们在未来的成长路上会走得更为坚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