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鸦驮着太阳飞

(2007-01-27 00:11:13)
分类: 国学教育



乌鸦驮着太阳飞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一只三足乌鸦,因而太阳又称为“金乌”。大概是古人为了解释太阳为什么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行吧!那么,为什么是乌鸦而不是其它鸟呢?
曾读过一篇文章,其作者解释,太阳中乌鸦的神话传说,可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观察到太阳黑子的证据,也就是说,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黑子想象成乌鸦。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特异的区域,在地球上看来,这些区域较其它部分暗淡,所以被称为“黑子”。太阳黑子每十一年左右出现一次高峰,对地球上的气候、磁场,以及天线电通讯都有巨大影响。由于在中国北方常见的鸟类中,乌鸦是通体黑色的,如果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果然观察到太阳黑子,确实有可能把太阳黑子想象为乌鸦,从而解释了太阳飞行现象。当时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行不择路很兴奋,很为祖先的天文学成就自豪,同时也隐隐感到,文章的分析有点不太合情合理。此后,也就慢慢淡忘了。
大概一个月前,上网浏览,发现王红旗先生写的“毕方鸟、灶王爷、燧人氏的科学内涵”一文,其中介绍:“《五藏山经/西山经》{行不择路注:《五藏山经》可能就是《山海经》,同书异名}记载:‘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译注:章莪山上生有一种鸟,形状像鹤,只有一足脚,身上青色中带有红色花纹,嘴是白色的。这种鸟称做毕方,它鸣叫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名称。它出现的地方会发生怪火} 。’关于毕方鸟的叫声“毕方”,袁珂先生敏锐地指出此乃竹木燃烧时所发出的噼啪声响,并据此认为毕方鸟即火老鸦,良有理也。……进一步说,此处毕方鸟又可能是古代消防队员的标志性装束,一旦发生火灾,他们要及时行动,并大声模仿竹木燃烧的噼啪声以示警。……此外,《五藏山经·中山经》第11条山脉的丑阳山,也有一种赤足的鸟,状如乌鸦,‘可以御火’{行不择路注:《山海经/中山经》原文‘丑阳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而赤足,名曰[鸟旁加只,读只][鸟旁加余,读图],可以御火’,大意是,丑阳山上有一种鸟,形体像乌鸦,脚是红色的,名叫只图,可以防御火灾},显然它实际上也是当地消防员的装束。” 从中得知,在我国古代传说中,乌鸦与火确实有一定联系,印象很深,但行不择路也没有深思。
元旦前,晚饭后看电视,同刚切换到央视十套节目上,正见介绍乌鸦习性的片段。其中称乌鸦会故意停留在烟雾中,并解释说,烟雾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乌鸦耐住烟呛而停身烟雾中,可能是利用烟雾杀菌作用来防病治病。看到这里,疯行客猛然想起前两则资料,这正是古人把乌鸦与火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古人可能注意到乌鸦喜欢停留在烟雾中的习性,而其它鸟则无不远离烟火,因而认为乌鸦是与火有关的神物,再加上乌鸦通体漆黑如炭,如同从火中化出,古人更可能干脆认为乌鸦就是火的化身,是活气勃勃的“火”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太阳是世间最大的火,至少古人有这种认识,乌鸦因而就与太阳产生了联系,成为栽着太阳飞行的神鸟。《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读扬]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意是,汤谷上长着一棵扶桑树,十个太阳就栖息在这株树上,一个太阳刚刚回来,另一个太阳则起身出去,十个太阳都负载在三只脚的乌鸦身上。就这样,乌鸦从一种凡鸟一跃成为驮着太阳飞行的神鸦,至于这只神鸦为什么长有三只脚,大概是古人为强调其与凡鸟不同而想像的吧?
乌鸦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去年二月二十三日的《科技日报》报道,加拿大人罗伟夫研究了各种鸟类的行为后,认为乌鸦的智力排名为第一。另有人认为乌鸦的智力大致与黑猩猩相近,相当于三、四岁孩童的水平。去年二月份的央视还播放过一个科教片,是在日本东京闹市区拍摄的实况录像,一只乌鸦叼着一只核桃投到车行道上,然后飞上电线杆等候过往的汽车轧碎桃壳,再乘车流稀少的时候飞下来捡食桃仁。乌鸦的聪明程度真是令人非夷所思。另一方面,乌鸦又是少数几种不怕人的鸟类之一,喜欢生活在人类周围,特别是城镇周围,常见成群的乌鸦飞起飞落,成语“爱屋及乌”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现象。由乌鸦的这两个习性可以推测,我国古代的人们观察并注意到乌鸦喜欢停息在烟雾中的现象,是极有可能的,因而把乌鸦与火、与太阳联系起来,也是合情合理的。行不择路认为,这应该就是三足金乌神话的本来面目和形成过程。虽然这种解释远不如太阳黑子的解释那样令人兴奋,但我们同样应该赞叹我们祖先的智慧。
由金乌神话再引申一步,疯行客又想起另一件事。在甲骨文中,“西方”的“西”字象一支翎毛形[注:鸟翅或尾巴上的长羽毛],但为什么由翎毛形转化为“西”字,有人认为“翎”是“西”字的古语,也有人认为由鸟翅的简形转化而来,但都不甚明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则说:“鸟在巢上,象形;太阳在西方下落后,鸟就入巢休息,因而表示东西方向的‘西(或者写作棲)’字”。许慎的说法,也为许多人接受。如果从金乌神话出发分析,由于太阳本身就是由金乌这种神鸟驮着飞行的,也就是说太阳本身就与鸟有直接关系,根本用不着绕那么大的圈子追踪太阳与鸟的关系。太阳落山,金乌也就应该栖息了。鸟类下落着地或着枝时,往往用力抖一抖全身,这时可以看到有羽毛脱落。从鸟群栖息的地方,常见有脱落的羽毛,也就是说,如果见到地上落有为数不少的鸟羽,足以说明是鸟类曾经栖息的地方。金乌虽然是神鸟,在古人看来,大概也不免有落羽的现象,其下落之处也正是其抖身脱落羽毛的地方,因而用翎毛形状表示这个地方或这个方向。这是行不择路的疯想,仅此而已。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一只三足乌鸦,因而太阳又称为“金乌”。大概是古人为了解释太阳为什么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行吧!那么,为什么是乌鸦而不是其它鸟呢?
曾读过一篇文章,其作者解释,太阳中乌鸦的神话传说,可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观察到太阳黑子的证据,也就是说,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黑子想象成乌鸦。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特异的区域,在地球上看来,这些区域较其它部分暗淡,所以被称为“黑子”。太阳黑子每十一年左右出现一次高峰,对地球上的气候、磁场,以及天线电通讯都有巨大影响。由于在中国北方常见的鸟类中,乌鸦是通体黑色的,如果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果然观察到太阳黑子,确实有可能把太阳黑子想象为乌鸦,从而解释了太阳飞行现象。当时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行不择路很兴奋,很为祖先的天文学成就自豪,同时也隐隐感到,文章的分析有点不太合情合理。此后,也就慢慢淡忘了。
大概一个月前,上网浏览,发现王红旗先生写的“毕方鸟、灶王爷、燧人氏的科学内涵”一文,其中介绍:“《五藏山经/西山经》{行不择路注:《五藏山经》可能就是《山海经》,同书异名}记载:‘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译注:章莪山上生有一种鸟,形状像鹤,只有一足脚,身上青色中带有红色花纹,嘴是白色的。这种鸟称做毕方,它鸣叫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名称。它出现的地方会发生怪火} 。’关于毕方鸟的叫声“毕方”,袁珂先生敏锐地指出此乃竹木燃烧时所发出的噼啪声响,并据此认为毕方鸟即火老鸦,良有理也。……进一步说,此处毕方鸟又可能是古代消防队员的标志性装束,一旦发生火灾,他们要及时行动,并大声模仿竹木燃烧的噼啪声以示警。……此外,《五藏山经·中山经》第11条山脉的丑阳山,也有一种赤足的鸟,状如乌鸦,‘可以御火’{行不择路注:《山海经/中山经》原文‘丑阳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而赤足,名曰[鸟旁加只,读只][鸟旁加余,读图],可以御火’,大意是,丑阳山上有一种鸟,形体像乌鸦,脚是红色的,名叫只图,可以防御火灾},显然它实际上也是当地消防员的装束。” 从中得知,在我国古代传说中,乌鸦与火确实有一定联系,印象很深,但行不择路也没有深思。
元旦前,晚饭后看电视,同刚切换到央视十套节目上,正见介绍乌鸦习性的片段。其中称乌鸦会故意停留在烟雾中,并解释说,烟雾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乌鸦耐住烟呛而停身烟雾中,可能是利用烟雾杀菌作用来防病治病。看到这里,疯行客猛然想起前两则资料,这正是古人把乌鸦与火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古人可能注意到乌鸦喜欢停留在烟雾中的习性,而其它鸟则无不远离烟火,因而认为乌鸦是与火有关的神物,再加上乌鸦通体漆黑如炭,如同从火中化出,古人更可能干脆认为乌鸦就是火的化身,是活气勃勃的“火”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太阳是世间最大的火,至少古人有这种认识,乌鸦因而就与太阳产生了联系,成为栽着太阳飞行的神鸟。《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读扬]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意是,汤谷上长着一棵扶桑树,十个太阳就栖息在这株树上,一个太阳刚刚回来,另一个太阳则起身出去,十个太阳都负载在三只脚的乌鸦身上。就这样,乌鸦从一种凡鸟一跃成为驮着太阳飞行的神鸦,至于这只神鸦为什么长有三只脚,大概是古人为强调其与凡鸟不同而想像的吧?
乌鸦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去年二月二十三日的《科技日报》报道,加拿大人罗伟夫研究了各种鸟类的行为后,认为乌鸦的智力排名为第一。另有人认为乌鸦的智力大致与黑猩猩相近,相当于三、四岁孩童的水平。去年二月份的央视还播放过一个科教片,是在日本东京闹市区拍摄的实况录像,一只乌鸦叼着一只核桃投到车行道上,然后飞上电线杆等候过往的汽车轧碎桃壳,再乘车流稀少的时候飞下来捡食桃仁。乌鸦的聪明程度真是令人非夷所思。另一方面,乌鸦又是少数几种不怕人的鸟类之一,喜欢生活在人类周围,特别是城镇周围,常见成群的乌鸦飞起飞落,成语“爱屋及乌”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现象。由乌鸦的这两个习性可以推测,我国古代的人们观察并注意到乌鸦喜欢停息在烟雾中的现象,是极有可能的,因而把乌鸦与火、与太阳联系起来,也是合情合理的。行不择路认为,这应该就是三足金乌神话的本来面目和形成过程。虽然这种解释远不如太阳黑子的解释那样令人兴奋,但我们同样应该赞叹我们祖先的智慧。
由金乌神话再引申一步,疯行客又想起另一件事。在甲骨文中,“西方”的“西”字象一支翎毛形[注:鸟翅或尾巴上的长羽毛],但为什么由翎毛形转化为“西”字,有人认为“翎”是“西”字的古语,也有人认为由鸟翅的简形转化而来,但都不甚明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则说:“鸟在巢上,象形;太阳在西方下落后,鸟就入巢休息,因而表示东西方向的‘西(或者写作棲)’字”。许慎的说法,也为许多人接受。如果从金乌神话出发分析,由于太阳本身就是由金乌这种神鸟驮着飞行的,也就是说太阳本身就与鸟有直接关系,根本用不着绕那么大的圈子追踪太阳与鸟的关系。太阳落山,金乌也就应该栖息了。鸟类下落着地或着枝时,往往用力抖一抖全身,这时可以看到有羽毛脱落。从鸟群栖息的地方,常见有脱落的羽毛,也就是说,如果见到地上落有为数不少的鸟羽,足以说明是鸟类曾经栖息的地方。金乌虽然是神鸟,在古人看来,大概也不免有落羽的现象,其下落之处也正是其抖身脱落羽毛的地方,因而用翎毛形状表示这个地方或这个方向。这是行不择路的疯想,仅此而已。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一只三足乌鸦,因而太阳又称为“金乌”。大概是古人为了解释太阳为什么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行吧!那么,为什么是乌鸦而不是其它鸟呢?
曾读过一篇文章,其作者解释,太阳中乌鸦的神话传说,可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观察到太阳黑子的证据,也就是说,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黑子想象成乌鸦。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特异的区域,在地球上看来,这些区域较其它部分暗淡,所以被称为“黑子”。太阳黑子每十一年左右出现一次高峰,对地球上的气候、磁场,以及天线电通讯都有巨大影响。由于在中国北方常见的鸟类中,乌鸦是通体黑色的,如果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果然观察到太阳黑子,确实有可能把太阳黑子想象为乌鸦,从而解释了太阳飞行现象。当时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行不择路很兴奋,很为祖先的天文学成就自豪,同时也隐隐感到,文章的分析有点不太合情合理。此后,也就慢慢淡忘了。
大概一个月前,上网浏览,发现王红旗先生写的“毕方鸟、灶王爷、燧人氏的科学内涵”一文,其中介绍:“《五藏山经/西山经》{行不择路注:《五藏山经》可能就是《山海经》,同书异名}记载:‘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译注:章莪山上生有一种鸟,形状像鹤,只有一足脚,身上青色中带有红色花纹,嘴是白色的。这种鸟称做毕方,它鸣叫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名称。它出现的地方会发生怪火} 。’关于毕方鸟的叫声“毕方”,袁珂先生敏锐地指出此乃竹木燃烧时所发出的噼啪声响,并据此认为毕方鸟即火老鸦,良有理也。……进一步说,此处毕方鸟又可能是古代消防队员的标志性装束,一旦发生火灾,他们要及时行动,并大声模仿竹木燃烧的噼啪声以示警。……此外,《五藏山经·中山经》第11条山脉的丑阳山,也有一种赤足的鸟,状如乌鸦,‘可以御火’{行不择路注:《山海经/中山经》原文‘丑阳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而赤足,名曰[鸟旁加只,读只][鸟旁加余,读图],可以御火’,大意是,丑阳山上有一种鸟,形体像乌鸦,脚是红色的,名叫只图,可以防御火灾},显然它实际上也是当地消防员的装束。” 从中得知,在我国古代传说中,乌鸦与火确实有一定联系,印象很深,但行不择路也没有深思。
元旦前,晚饭后看电视,同刚切换到央视十套节目上,正见介绍乌鸦习性的片段。其中称乌鸦会故意停留在烟雾中,并解释说,烟雾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乌鸦耐住烟呛而停身烟雾中,可能是利用烟雾杀菌作用来防病治病。看到这里,疯行客猛然想起前两则资料,这正是古人把乌鸦与火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古人可能注意到乌鸦喜欢停留在烟雾中的习性,而其它鸟则无不远离烟火,因而认为乌鸦是与火有关的神物,再加上乌鸦通体漆黑如炭,如同从火中化出,古人更可能干脆认为乌鸦就是火的化身,是活气勃勃的“火”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太阳是世间最大的火,至少古人有这种认识,乌鸦因而就与太阳产生了联系,成为栽着太阳飞行的神鸟。《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读扬]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意是,汤谷上长着一棵扶桑树,十个太阳就栖息在这株树上,一个太阳刚刚回来,另一个太阳则起身出去,十个太阳都负载在三只脚的乌鸦身上。就这样,乌鸦从一种凡鸟一跃成为驮着太阳飞行的神鸦,至于这只神鸦为什么长有三只脚,大概是古人为强调其与凡鸟不同而想像的吧?
乌鸦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去年二月二十三日的《科技日报》报道,加拿大人罗伟夫研究了各种鸟类的行为后,认为乌鸦的智力排名为第一。另有人认为乌鸦的智力大致与黑猩猩相近,相当于三、四岁孩童的水平。去年二月份的央视还播放过一个科教片,是在日本东京闹市区拍摄的实况录像,一只乌鸦叼着一只核桃投到车行道上,然后飞上电线杆等候过往的汽车轧碎桃壳,再乘车流稀少的时候飞下来捡食桃仁。乌鸦的聪明程度真是令人非夷所思。另一方面,乌鸦又是少数几种不怕人的鸟类之一,喜欢生活在人类周围,特别是城镇周围,常见成群的乌鸦飞起飞落,成语“爱屋及乌”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现象。由乌鸦的这两个习性可以推测,我国古代的人们观察并注意到乌鸦喜欢停息在烟雾中的现象,是极有可能的,因而把乌鸦与火、与太阳联系起来,也是合情合理的。行不择路认为,这应该就是三足金乌神话的本来面目和形成过程。虽然这种解释远不如太阳黑子的解释那样令人兴奋,但我们同样应该赞叹我们祖先的智慧。
由金乌神话再引申一步,疯行客又想起另一件事。在甲骨文中,“西方”的“西”字象一支翎毛形[注:鸟翅或尾巴上的长羽毛],但为什么由翎毛形转化为“西”字,有人认为“翎”是“西”字的古语,也有人认为由鸟翅的简形转化而来,但都不甚明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则说:“鸟在巢上,象形;太阳在西方下落后,鸟就入巢休息,因而表示东西方向的‘西(或者写作棲)’字”。许慎的说法,也为许多人接受。如果从金乌神话出发分析,由于太阳本身就是由金乌这种神鸟驮着飞行的,也就是说太阳本身就与鸟有直接关系,根本用不着绕那么大的圈子追踪太阳与鸟的关系。太阳落山,金乌也就应该栖息了。鸟类下落着地或着枝时,往往用力抖一抖全身,这时可以看到有羽毛脱落。从鸟群栖息的地方,常见有脱落的羽毛,也就是说,如果见到地上落有为数不少的鸟羽,足以说明是鸟类曾经栖息的地方。金乌虽然是神鸟,在古人看来,大概也不免有落羽的现象,其下落之处也正是其抖身脱落羽毛的地方,因而用翎毛形状表示这个地方或这个方向。这是行不择路的疯想,仅此而已。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一只三足乌鸦,因而太阳又称为“金乌”。大概是古人为了解释太阳为什么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行吧!那么,为什么是乌鸦而不是其它鸟呢?
曾读过一篇文章,其作者解释,太阳中乌鸦的神话传说,可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观察到太阳黑子的证据,也就是说,古代天文学家把太阳黑子想象成乌鸦。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特异的区域,在地球上看来,这些区域较其它部分暗淡,所以被称为“黑子”。太阳黑子每十一年左右出现一次高峰,对地球上的气候、磁场,以及天线电通讯都有巨大影响。由于在中国北方常见的鸟类中,乌鸦是通体黑色的,如果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果然观察到太阳黑子,确实有可能把太阳黑子想象为乌鸦,从而解释了太阳飞行现象。当时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行不择路很兴奋,很为祖先的天文学成就自豪,同时也隐隐感到,文章的分析有点不太合情合理。此后,也就慢慢淡忘了。
大概一个月前,上网浏览,发现王红旗先生写的“毕方鸟、灶王爷、燧人氏的科学内涵”一文,其中介绍:“《五藏山经/西山经》{行不择路注:《五藏山经》可能就是《山海经》,同书异名}记载:‘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译注:章莪山上生有一种鸟,形状像鹤,只有一足脚,身上青色中带有红色花纹,嘴是白色的。这种鸟称做毕方,它鸣叫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名称。它出现的地方会发生怪火} 。’关于毕方鸟的叫声“毕方”,袁珂先生敏锐地指出此乃竹木燃烧时所发出的噼啪声响,并据此认为毕方鸟即火老鸦,良有理也。……进一步说,此处毕方鸟又可能是古代消防队员的标志性装束,一旦发生火灾,他们要及时行动,并大声模仿竹木燃烧的噼啪声以示警。……此外,《五藏山经·中山经》第11条山脉的丑阳山,也有一种赤足的鸟,状如乌鸦,‘可以御火’{行不择路注:《山海经/中山经》原文‘丑阳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而赤足,名曰[鸟旁加只,读只][鸟旁加余,读图],可以御火’,大意是,丑阳山上有一种鸟,形体像乌鸦,脚是红色的,名叫只图,可以防御火灾},显然它实际上也是当地消防员的装束。” 从中得知,在我国古代传说中,乌鸦与火确实有一定联系,印象很深,但行不择路也没有深思。
元旦前,晚饭后看电视,同刚切换到央视十套节目上,正见介绍乌鸦习性的片段。其中称乌鸦会故意停留在烟雾中,并解释说,烟雾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乌鸦耐住烟呛而停身烟雾中,可能是利用烟雾杀菌作用来防病治病。看到这里,疯行客猛然想起前两则资料,这正是古人把乌鸦与火联系在一起的原因!古人可能注意到乌鸦喜欢停留在烟雾中的习性,而其它鸟则无不远离烟火,因而认为乌鸦是与火有关的神物,再加上乌鸦通体漆黑如炭,如同从火中化出,古人更可能干脆认为乌鸦就是火的化身,是活气勃勃的“火”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太阳是世间最大的火,至少古人有这种认识,乌鸦因而就与太阳产生了联系,成为栽着太阳飞行的神鸟。《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读扬]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意是,汤谷上长着一棵扶桑树,十个太阳就栖息在这株树上,一个太阳刚刚回来,另一个太阳则起身出去,十个太阳都负载在三只脚的乌鸦身上。就这样,乌鸦从一种凡鸟一跃成为驮着太阳飞行的神鸦,至于这只神鸦为什么长有三只脚,大概是古人为强调其与凡鸟不同而想像的吧?
乌鸦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去年二月二十三日的《科技日报》报道,加拿大人罗伟夫研究了各种鸟类的行为后,认为乌鸦的智力排名为第一。另有人认为乌鸦的智力大致与黑猩猩相近,相当于三、四岁孩童的水平。去年二月份的央视还播放过一个科教片,是在日本东京闹市区拍摄的实况录像,一只乌鸦叼着一只核桃投到车行道上,然后飞上电线杆等候过往的汽车轧碎桃壳,再乘车流稀少的时候飞下来捡食桃仁。乌鸦的聪明程度真是令人非夷所思。另一方面,乌鸦又是少数几种不怕人的鸟类之一,喜欢生活在人类周围,特别是城镇周围,常见成群的乌鸦飞起飞落,成语“爱屋及乌”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种现象。由乌鸦的这两个习性可以推测,我国古代的人们观察并注意到乌鸦喜欢停息在烟雾中的现象,是极有可能的,因而把乌鸦与火、与太阳联系起来,也是合情合理的。行不择路认为,这应该就是三足金乌神话的本来面目和形成过程。虽然这种解释远不如太阳黑子的解释那样令人兴奋,但我们同样应该赞叹我们祖先的智慧。
由金乌神话再引申一步,疯行客又想起另一件事。在甲骨文中,“西方”的“西”字象一支翎毛形[注:鸟翅或尾巴上的长羽毛],但为什么由翎毛形转化为“西”字,有人认为“翎”是“西”字的古语,也有人认为由鸟翅的简形转化而来,但都不甚明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则说:“鸟在巢上,象形;太阳在西方下落后,鸟就入巢休息,因而表示东西方向的‘西(或者写作棲)’字”。许慎的说法,也为许多人接受。如果从金乌神话出发分析,由于太阳本身就是由金乌这种神鸟驮着飞行的,也就是说太阳本身就与鸟有直接关系,根本用不着绕那么大的圈子追踪太阳与鸟的关系。太阳落山,金乌也就应该栖息了。鸟类下落着地或着枝时,往往用力抖一抖全身,这时可以看到有羽毛脱落。从鸟群栖息的地方,常见有脱落的羽毛,也就是说,如果见到地上落有为数不少的鸟羽,足以说明是鸟类曾经栖息的地方。金乌虽然是神鸟,在古人看来,大概也不免有落羽的现象,其下落之处也正是其抖身脱落羽毛的地方,因而用翎毛形状表示这个地方或这个方向。这是行不择路的疯想,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