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劳不负,自有满庭芳
(2016-07-03 10:44:53)
品读董明的旧体诗词,是一种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丙申夏至前后的几天,每当夜幕降临,告别一天的琐碎和忙碌,我便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伴着床前明月,耳畔清风,走进董明用优雅的文字和温暖的情怀建造的至真至美的诗的世界,在悠然平和的心境中,细细体会董明用平仄抒发的情感,静静聆听董明用韵辙吟唱的人生。
董明为人,是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玉壶冰心,让人油然而生亲近。诗如其人,董明的诗像温润如脂的美玉,细腻澄澈,读来暖心醒神,不忍释卷。
董明的诗质朴而优雅;精炼而丰盈。一路读来,精彩纷呈,如江上行舟,两岸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时有佳句,夺人眼目,如江流婉转,突现奇峰兀立,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如这样的诗句:“夜色深深望碧空,西窗残月断桥东。”(七律《秋夜有感》)之意境深远,古韵悠悠;“风光醉人忘归返,草木深处可为家。”(七绝《秋日游园》)之淡泊宁静,返璞归真;“遍地清流涤尘去,惊天霹雳彻九霄。”(七律《夏夜雨思》)之气象宏大,语句铿锵;“不见儿时床前月,犹闻旧日笑语声。”(七律《吊故人》)之感情真挚,力透纸背;“纸烟薄酒儿心意,爹在九泉应怜家。“(七律《清明祭父》)之诗风沉郁,音韵谐美。;“常思己过能无悔,莫论人非可心安。” (七律《秋夜静思》)之议论透彻,感慨良多。;“荣辱不过一杯酒,得失无非笑苍天。”(七律《中秋节》)之体验真切,发人深思。
我相信,有了这样的诗句,诗人的人生注定不会贫乏,诗人的内心永远会有归宿;有了这样的诗句,平凡的生活会变得精致饱满,世俗的情感能变得优雅丰沛。在粗鄙和苟且泛滥,拜金和权欲盛行的当下,葆有一颗纯净的诗心,拥有一份淡泊的心境,是多么难能可贵,多么令人心向往之。
用心阅读董明的诗稿,发现爱亲人,爱自然,是诗人吟咏最多的主题。董明用很多篇章赠爱妻,赠爱女,怀友人,忆父亲,感情真挚,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在诗人多首赠妻的诗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首:
七律 春意
春风醉我梦华年,
人间难得是红颜。
岁月沧桑说恩爱,
时光荏苒话情缘。
前世应为比翼鸟,
今生修得共枕眠。
只求老来相依伴,
一处庭院半亩田。
开头两句写诗人徜徉在和风沉醉的大好春光,不禁心生感慨,不由直抒胸臆,春风易得,红颜难遇。既然此刻春风醉我,自当追忆锦绣年华,庆幸自己能够红颜相伴,得以共度一生。这样的开篇晓畅明快,痛快淋漓,感情流露自然贴切。语言朴素,不事雕琢,直接写出此时诗人心中所思所感。读来似涧涌清流,清澈见底,赏心悦目。
第二联“岁月沧桑说恩爱,时光荏苒话情缘。”诗意承接上联,写与所爱之人的恩爱情缘。岁月悠悠,恩爱绵长,可待诉说追忆;光阴似水,情缘如初,值得回味讴歌。此联两句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如行云流水,不着痕迹。
第三联借用古诗词中常见的比翼鸟和共枕眠两种意象,将感情抒发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并为诗中所写的情缘和恩爱找到了美好而永恒的注脚。这两句把全诗的情绪和意蕴推向了情感和逻辑的高潮。
梳理整本诗稿,就内容和主题而言,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感怀、赠妻、记游、咏物、怀人。
其中,感怀诗最多,就我个人喜好,印象深刻的有:七律《春日偶得》、七律《甲午孟春随感》、七律《秋夜有感》、七律《秋夜静思》、七律《中秋节》、七绝《无题》等。令我反复诵读,念念不忘的佳句有:“几处菜畦凝碧翠,谁家紫藤如彩霞”;“无情岁月染白发,流水年华洗尘嚣”;“自信诗酒能忘我,不为功名为情缘”;“辛劳不负,自有满庭芳”等等。
感怀诗中,我最喜欢这一首:
杨柳轻舞疏影斜。
闲陪老母坐庭院,
笑看娇妻栽黄瓜。
几处菜畦凝碧翠,
谁家紫藤如彩霞。
陋宅自有祥瑞气,
暖阳温润照我家。
诗人以春风杨柳起兴,描摹春日景色。春风和煦,万树花开,杨柳清扬,摇曳生姿。一派大好春光,跃然纸上,生动鲜活,可知可感,触手可及。
下面一联,人物出场,玉树临风,怡然自得,暖阳下,陪老母庭前闲坐,唠家常,问寒暖。舒适惬意,心境自然。笑看娇妻菜畦边栽种黄瓜,盈盈浅笑,身姿轻巧。这两句诗有情有景,爱意融融。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画面感十足。看似轻描淡写,漫不经心,其实写足了作者爱亲人、爱自然、重亲情的品格和心性。读来令人会心莞尔,回味无穷。
接下来,再写春景,浓墨重彩,随意点染,菜畦凝碧翠;紫藤如彩霞,一碧一紫,色泽绚丽,夺人二目,渲染出春日大自然欣欣向荣的盎然生机,也表达出诗人依恋土地,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和对自然和谐,生活幸福的强烈渴望。
尾联写诗人收回目光,回到眼前这一片自己生活起居的小小天地。虽然简陋却洒满阳光,舒适温暖,被爱包容。天地仁善祥瑞至,人性温润幸福来。此时暖阳仿如佛光普照,洒满天地,洒满陋宅,也洒进了诗人董明的心里。
诗稿中,赠妻、感怀这两类诗词之外,记游、咏物、怀人这几类诗词中,也时有佳篇佳句。比如:记游诗中的七绝《秋日游园》、七绝《秋来清风湖》;咏物诗中的七律《夏夜雨思》、七律《冬日即景》;怀人诗中的七律《清明祭父》、七律《吊故人》等等。
读者诸君尽可于花朝月夕,临窗而坐,沏杯清茶,开卷细赏,跟作为诗人的董明一起玩味那份既属于他,也属于你我的古色古香的诗意栖居,诗意生活。
董明在每日繁忙的政府工作之余,还二十多年如一日,兼任家中大厨,负责一日三餐,为妻女奉上色香味俱佳的饭菜羹汤。尤其近年,家中有女长成,历经中考、高考,董明家庭责任愈加繁重。在临近高考的一年,甚至每日为在学校上晚自习的爱女送去亲手烹调的可口饭菜。
如此忙碌繁杂琐碎的世俗生活,并没有磨灭董明的一颗诗心,这既源自他与生俱来的那份浪漫诗意的情怀,更来自他于笔墨金石的那份伏案推敲,孜孜不倦的勤奋。
像每年夏秋,董明家的那一方小小庭院,都会收获色泽丰盈的累累硕果一样,这本诗稿便是作为诗人的董明辛勤耕作之后收获的满庭芳华。
正如他在一首词中所吟诵的那样:“辛劳不负,自有满庭芳”。
祝福董明,在今后的诗意人生中,乐此不疲,孜孜以求,收获更多的幸福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