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瓶镶金金不换

(2024-01-18 08:37:21)
       多年前,笔者收到一件耀州窑残器,没太在意,就放到柜子里了。
       去年初,又在网上看到了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的那件嘟噜瓶,忽然觉得二者似乎很像,于是,翻箱倒柜,找出残器,对比着看起来。看的结果,有点儿扫兴。人家的那嘟噜瓶还是技高一筹。人家是过墙刻花,而自己的则是墙内刻花。如此,在视觉美感上就出现了“隔阂”。
       不甘心被打败,就琢磨起二者的纹饰来。嘟噜瓶是缠枝牡丹纹,而自己的残器呢,是缠枝菊花纹。牡丹意蕴富贵,菊花意蕴长寿,二者难分伯仲。再比较纹饰的设计,似乎也是一人所为。都有花朵纹、缠枝纹、莲瓣纹,二者并驾齐驱。再比较花朵的设计,区别出来了,嘟噜瓶也有四朵花,一面一朵,似乎都是正面的。而残器呢,则是四朵花,正面两朵,侧面两朵,四面都有花。四面有花,各不相同,是胜于四面有一种花的。美学讲究“横看成岭侧成峰”,你要把横看、侧看都表现出来才好。再比较花朵的视觉感受,菊花纹也妙趣横生:似大转轮,似大吊扇,明显美于牡丹纹。笔者兴奋起来。
       继续比较,残器被复原了。它是一件梅瓶,高约26厘米,身子微鼓又斜收。器形上二者一高一低。二者的相同点是折沿唇口和平底。笔者曾反复、多次抚摸了残瓶的唇口,感觉特别舒服,既光滑,又揉润。即使折沿的背面也是如此。笔者怀疑这酒瓶口设计是从口对口出发的,那感觉,岂一个酒字了得!
       从实用性上讲,梅瓶大于嘟噜瓶。从美学上讲,有人喜欢梅瓶,有人喜欢嘟噜瓶。笔者是后者,不管是黄金分割线,还是黄金曲线,笔者都觉得嘟噜瓶好。看上去,敦实,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就像唐楷、故宫建筑一样。
       一个美好愿望陡然升起,把残器镶个底,让它成为一个镶金北宋耀州窑刻花菊花纹嘟噜瓶。一年过去了,至今年初,一件北宋耀州窑刻花菊花纹镶金底瓶作品呱呱落地。手捧着它,笔者对着高师傅说,现在有人出两三万 元买它,我是不会卖的。这就叫有钱难买心头爱。见下图
残瓶镶金金不换

残瓶镶金金不换
       在北宋耀州窑瓷器的刻花纹饰中,牡丹纹司空见惯,菊花纹却难得一见。至于如此精美的菊花纹更是凤毛麟角了。用它作为宋代耀州窑刻花艺术的经典也无不可。
      北宋耀州窑刻花牡丹纹嘟噜瓶美不胜收,贵不可言,北宋耀州窑梅瓶菊花纹残器同样美不胜收,贵不可言!这就叫黄金有价,艺术无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