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又偶然的机会,使我结识了一个人,一个年轻人,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他就把我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美学领域,一个不可思议的魔幻世界,一个挑战人类认知的境界。这个人叫穆双喜,这个美学领域叫陈炉石。
我们的见面是偶然的,经人介绍才相识,这位穆生是陈炉石收藏家。他说话言简意赅,几句话就使我坐不住了。他说北京的一位奇石收藏家每年都来铜川十几次,收藏陈炉石,并评价陈炉石是奇石界的兵马俑。他说,自他收藏陈炉石以来,他在铜川接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奇石收藏者有一千多人了。他说,疫情前,他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跑多次,进行奇石交流。他说,他的陈炉石获全国大奖的作品有一百多件,金奖作品也比比皆是,他说······。
我是半个陈炉人,与陈炉镇至少相处了半个世纪,跑陈炉镇少说也有几百次,最近的几次还特别留意陈炉石,但是,我没有遇见一块能令我收藏的陈炉石,我不怀疑陈炉石的存在,我怀疑陈炉石的品级。我对穆生说:能不能让我看看你收藏的陈炉石?穆打开手机,介绍起来。第一件是《春耕图》,一只牛正埋头耕耘在半山腰,耕耘过的田地像一条彩带围绕着大山。牛,酷似秦川牛,山,酷似陈炉山。最令人拍案叫绝是那条彩带般的耕地,那不就是对于农耕文明最大的赞誉吗?第二件是《朱雀》,一只大鸟正翱翔在天宇,极远处,一轮朝阳在海面上正缓缓升起。我的心里陡然响起庄子的朗读:“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第三件是《石经》,一部浮雕在石头上的天书,竖排版,两行,是八卦图,是河图洛书,任人想象。第四件还未名,映入我眼帘的是半座青山,位于右侧,一尊贵妇人头像,位于山脚,背景迷蒙空阔,我脱口而出:贵妃沐浴图。骊山脚下,华清池里,杨贵妃在泡温泉,整个身子都淹没在水中,只把头露出水面,高耸的发髻,还保留着身份;丰润的面庞在水雾中朦朦胧胧······。
突然,穆生的手机响了,有人催他去参加一个会议。我们匆匆而别,我在他发给我的陈炉石图片后,回言:陈炉石,人文石。我感觉,陈炉石是超凡脱俗的,它最大的价值体现在人文图案上,它的图案有故事,有出处,能与尘世对接!你说,这震撼不震撼?
三天后,我有幸在穆生的工作室里享受了一次文化饕餮大餐,面对一块块陈炉奇石可以凝望,可以沉思,可以对话,还可以抚摸。每一块奇石都各有千秋,独具神韵,令人激动不已,我还是冒昧地问穆生:你认为最好的是哪一件?他先介绍了《宋元山水》,一幅清丽、恬淡、意趣盎然的中国画,非常巧妙地处理了空间与实物的关系,疏密有致,有虚有实,有静有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接着,他介绍了《千里江山图》。当时,他并没有说出这块奇石的名字,只是说这是他已经投入了几十万资金的一块陈炉石,有次出外大展时,一位外国艺术家一直认为这是穆的作品,个人创作的作品,并赞不绝口。穆说,这不是个人作品,这是天然的,出土的,埋藏在陈炉山中。老外根本不信,问陈炉离兵马俑多少里路,这石雕也许是和兵马俑一样,是古人创作后,埋到山里的,并对此深信不疑。
我非常感激穆生讲出的这个故事,我和这位外国艺术家有同感,陈炉人文图案石用天然石解释确实是难于上青天。但是,你将其归于古人创作,肯定也是荒诞不经。我的理解是陈炉石是造物主创作的,中国远古智人创作的,它是一部中国历史的天书。如这件《千里江山图》,仅看器形,就妙不可言,规规整整的一块长条石,四面是微乎其微的曲线,两端是平平的直面,显得非常自然、流畅。在一侧条面上浮雕着万千气象,似山,似水,似风,似云,似武将驰骋,似文人唱和,似大江东去,似接天莲叶······。名之《千里江山图》,高哉。不过,当我发现在万千气象之中,还矗立着一竿竿直插云霄的竹子时,我说道:《竹林七贤图》。好大的一片竹林呃,藏着山,藏着水,藏着刘伶,藏着李白,藏着柳公权,藏着苏东坡,藏着范宽,藏着一个又一个文化精灵,任人悉数,任人想象。附《千里江山图》
看上陈炉《千里江山图》石的有外国艺术家,有奇石收藏家,有富商,有出巨资购买的,庆幸,它在穆双喜收藏家这里,使我抚之,观之。品之,世间极品,见之一面,也是千年所修啊!
临别,穆生赠给我一方陈炉奇石,还赠给我一本《中国陈炉石雅集》,初读《雅集》,使我对“陈炉石、人文石”的认知更坚定更深厚了。陈炉石有形体美,美轮美奂。如《仙境》《撞破钟》《达摩洞》等。有文字美,巧夺天工。如《八一》《吴》等。有科学美,如梦如幻。如《珠联璧合》《出山》等。但是,收藏品的高品级取决于人文纹饰,一件上古陶器,只要是人纹,哪怕是一幅人面,就是国家一级文物。照此标准,奇石的人文石,自然是奇中之奇,宝中之宝了。陈炉石的人文石之多,令人惊奇;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堪为世间一绝。如《千里江山图》《贵妃沐浴图》《东郭先生与狼》《阿房宫遗址》《史前文明》《山川客》等。遗憾的是一些人文石的命名值得推敲,如《史前文明》,不如叫《陈炉山人》或《上陈人》,上陈遗址在蓝田,出土了212万年前的石器,上陈人,是中国最早的人。如《山川客》,不如叫《溪山行旅图》,它是范宽画作的姊妹篇,它比范宽的画作更胜一筹。画作是一座高山,奇石是一片重山;画作是一绺瀑布,奇石是两道瀑布;画作是行旅在山脚,奇石是行旅在山腰。
穆生赠我的一方陈炉石,巴掌大小,也像一只巴掌,一面有纵横交错的掌纹。一面是浮雕,井字形阴刻槽,耐人寻味。我命名为《杨官寨遗址》。浮雕是一座座宫殿、居民小区,刻槽是一条条大街小巷,或高速公路。附图:上《贵妃沐浴图》底《东郭先生与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