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上古史,《山海经》是一部必须饱读的经典。初读它就发现,一个蛇字竟然涵盖了全篇,出现频率达到70次之多。再仔细品味,又发现这个蛇还是一个朝代的图腾,这个朝代是夏朝。
是书《大荒西经》曰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二龙,名曰夏后开。”夏后开即夏后启,大禹的儿子,夏朝的开国帝王。他耳朵上挂着两只青玉制作的蛇形耳环,乘坐着两只龙。是书《海外西经》曰:“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二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今天的开启是一个词,古代就是一个字,或开或启。故此。《山海经》在记述夏朝帝王启的时候,有时称作夏后启,有时称作夏后开。这位帝王喜欢玉器饰品,还喜欢蛇形的玉器饰品。
《山海经》笔下的蛇,模样各异:有的一个头,两个身子。
是书《北山经》曰:“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无草木,多铜玉。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一个头,两个身子的蛇,叫肥遗。有的是“人面豺身”,是书《中山经》曰:“又西三百里,曰阳山。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人面豺身”的蛇叫化蛇。有的是“蛇身人面”(《海外北经》《海内北经》)。有的是“九首蛇身”(《大荒西经》)等。
《山海经》里的蛇,颜色也不一:有黄的。是书《东山经》曰:“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中多陶蛹(音),其状如黄蛇。”有青的,有赤的。是书《海外西经》曰:“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海外北经》曰:“黑齿国在其北,其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有青赤黑的,《海外北经》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其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既是青赤黑,还是青头黑蛇。有虎色的,《海外北经》曰:“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中,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共工之台的蛇是虎色的,即斑斓的。书中蛇的颜色普遍是青色和赤色。如“钟山之神”“蛇身,赤色”,“博父国人”“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南海渚中,有神,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
夏朝人为什么对蛇情有独钟呢?《山海经·海内经》曰:“有人曰苗人。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之而飨食之,伯天下。”有一种蛇叫延维,国王得到了并吃了,就可以称霸天下。哦,原来如此,谁得到了蛇,谁就可以称霸天下了。蛇由此成为神,今天的新名词叫图腾。中华民族以龙为图腾是个常识,夏朝以蛇为图腾,是不是误判了?从上面文字记载看,一点儿都没有误判。那么,它能不能得到考古学证明呢?
考古证明一,陶寺遗址彩绘盘。陶寺遗址在1980年的发掘中,发现了4件彩绘盘,盘口直径在35-40厘米之间,高在7-12厘米之间,盘心彩绘一条“蟠龙”,盘曲如蛇。专家囿于龙概念影响,将这些盘子命名为彩绘龙纹盘。如果古籍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专家的命名可以成立,如果古籍里有相关记载,并与之冲突,专家的命名则需修正。请看陶寺遗址彩绘盘
笔者认为,这件盘心的纹饰是蛇,而不是龙。而且这个蛇还明确记载在《山海经》中,即《北山经》中的那条叫肥遗的蛇。一个头,两个身子。蛇的颜色是赤,或“赤黑”。蛇与龙的区别在于足,蛇无足,龙有足,图中动物无足,呈盘曲状,是蛇的形态。《山海经》既记载了蛇,也记载龙,而且大量记载了蛇,而不是龙,为什么?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认为:彩陶纹饰在绝大多数场合下是作为氏族图腾或其他崇拜的标志而存在的,陶寺遗址彩绘盆应该也是如此。蛇纹就是夏氏族或夏朝的图腾,《山海经》是古籍资料的证明,陶寺遗址蛇纹盘是考古文物的证明。二者同时证明,陶寺遗址是夏朝都城,是夏后启的都城。
考古证明二,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2002年二里头遗址发掘出一具绿松石龙形器,长64.5厘米,最宽处4厘米,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被专家命名为龙形器。见下图
笔者认为,二里头遗址所谓的绿松石龙形器,同样不是龙形,而是蛇形,而且也明确地记载在《山海经》一书中。是书《南山经》曰:“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龙身,即长身;人面,即有眼有鼻子。是书《北山经》曰:“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神,就是他们的图腾,他们的图腾是“人面蛇身”。是书《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轩辕国的图腾也是“人面蛇身”。《山海经》里,记载的青蛇数以十计,由此判断,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由绿松石片组合而成的蛇就是青蛇图腾,或夏朝的,或夏氏族的。
与陶寺遗址蛇纹盘极为一致的是,二里头绿松石蛇形器也不是一件,而是几件,其它正在发掘中。
结语。一、《山海经》关于蛇图腾的记载有以下特点:1.数量多。2.范围广。3.颜色不同。4.形态各样。从而证明了夏后启(开)的存在,及夏朝的存在。二、与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年代结合,夏朝的时间段就是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3800年,约500年,与古籍记载时间相近。三、《山海经》既是一部上古地理书、上古祭祀书,也是一部上古历史书,它对于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四、
《山海经》记载与考古新资料的高度吻合,不但证实了历史,也补充了历史,并使其熠熠生辉。夏朝的蛇图腾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