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身世在古籍中的详细记载
(2019-06-10 09:04:04)
记载老子的古籍有很多,可谓汗牛充栋;周期也很长,可谓二千多年。但是,绝大多数的记载都缺乏身世介绍。《韩非子》用《解老》《喻老》两篇一万一千多字解读老子,竟然没有一个字涉及老子的身世。《史记》是记载名人历史的,关于老子的记载也是语焉不详,只记载了姓名、籍贯、年龄、片段事迹,而缺失了年代。汉代以后,神仙学大兴,记载神仙人物的著作也屡屡问世,如《列仙传》等。
汉代的《列仙传》记载的老子有176字,内容是姓名、籍贯、生年、职务、事迹片段等。说老子生于商朝,后来任周朝的柱下史官职,又转为收藏史官职,干了八十余年。关于老子的身世,《列仙传》的记载是比较具体的了。但不是最具体的,最具体的出现在明朝。
明朝的名著不少,说《仙佛奇踪》,多数人会摇摇头,说《菜根谭》,多数人会点点头。其实,这两部风马牛不相及的书却是出自一个人的手,这个人叫洪应明。《仙佛奇踪》确实有点“奇”,奇在关于老子的记载,它记载的老子达四百五十字,与众不同的是它大量地记载了老子的身世,说老子“周文王为西伯,召为收藏史,武王时迁为柱下史。乃游西极大秦、竺、乾等国。号古先生,化导其国。康王时还归于周,复为柱下史。昭王二十三年,驾青牛车,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知之,求得其道。二十五年将於蜀青羊肆,会尹喜,同度流沙胡域。至穆王时,复还中夏。敬王十七年,孔子问道于於老聃,退而有犹龙之叹。赧王九年,复出散关,飞升昆仑。秦时降浃河之滨号河上,公授道安期生。汉文帝时号广成子。”从周文王(公元前1152年)到汉文帝(公元前203年)共1355年,老子都活灵活现,这可能吗?显然不可能。不可能的事,古人还要把它写在书上,不就是为了一个“奇”字吗?不过,透过这个奇字,我们还是能够有所发现的。
1.明籍与汉籍的连系。从文字内容上看,明代的《仙佛奇踪》是参考了汉代的《列仙传》的,只是比前者更具体了些。两者都认为老子是商朝人,在周文王时被起用,任史官。
2.前者记载老子任官八十余年,后者记载老子任官800余年(自周文王至周赧王),出入太大。如何理解呢?世袭!三代官制,基本是世袭制,王侯可以世袭,史、工也可以世袭。一个人不可能活800年,一个官职可以世袭800年。我们耳熟能详的老子并不是历史上的第一位老子,而是最后的一位老子。
3.司马迁在记载老子时是充满疑惑的,《史记》:“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他不知道,这些都像老子的人其实就是周朝的个个史官而已。
4.用司马迁解老子。①司马迁家族也是史官家族,其祖也是周朝的史官,他们至少世袭了五七代。司马迁与老子的家庭环境相同。②司马迁酷爱出游,老子也屡屡出游。他们的志趣相同。出游的目的是实地考察,是为了著述。③司马迁著《史记》,完成了“史”与“评”的统一;老子著《道德经》,仅留下了“评”。《道德经》的本来面目是周人的历史经验的概括。他们的大作是有传承关系的。
5.中国的史官制度始于黄帝,老子和司马迁的身世就是其他史官的缩影或代表。帝王更替,史官使命不变,这就是中国历史绵绵不绝的密码。道家保存和记述了中国大量的历史(可用秘笈二字冠之),即使他们不担任史官一职后,他们仍保留了这个传统。所以,我们得以在今天仍能看到三皇五帝的文字历史。
6.我们不能被“仙踪”“隐君子”“或言二百余岁”迷住了双眼,里面都蕴含着历史的信息,需要我们去考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