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海派的上海
fangyang原摄图片
从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眺望浦西新老建筑群
最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虽说以前也去过好几次,但都是走马看花地转转,而这几次去,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在馆内逗留,因而得以将全馆陈列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fangyang原摄图片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内的巨型城市模型局部,画面左边的最高建筑模型是在建中的浦东陆家嘴“上海中心大厦”,
总高度将达到632米,建成之后,将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第一高楼。相比之下,先建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大厦”都显得有点相对矮小了。
规划馆内那著名而巨大的上海城市模型(以内环线内为主),以及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而更新的展出内容,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每次来,我总见到很多老外在那里啧啧称奇和感叹,还有这次,我第一次去看了为迎世博而播放的电脑模拟上海城市360度的环形电影,看了两遍,非常感动。现将我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片段放在这里,我为它加上了管弦乐《红旗颂》的背景音乐,是我非常喜欢的、由著名的上海音乐家吕其明作曲。这曲气势磅礴的音乐经常被用于上海市的重大活动中。
上海和世博宣传影片的视频片段。(如欲清晰收听本视频的背景音乐,请在观看时将本博客音乐播放器置为“静音”)。
虽一直在上海生活和工作,并自以为对上海有所研究,但还没有如此全方位地浏览和见识过上海,确实非常的壮观。
fangyang原摄图片
画面近景是浦东新外滩滨江公园绿地,隔着黄浦江的对面是老外滩的建筑群。
那天由展示馆出来,已是晚间,看到南京路上灯火辉煌的夜景,不由自主的步入其中。自从南京东路开辟为步行街后,这么多年来,我还没有在夜间去游走过。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听到旁边有外地口音说:“这么多的人啊!难道上海人都涌到这里来了”?
fangyang原摄图片
位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地下、与人民广场地铁枢纽相通的“老上海风情街”,是一个不错的购物和休闲场所。
我留意了一下,其实大街上90%以上的人,都是内地人,而像我这样顺带来南京东路步行街观夜景的上海人只是极少数,甚至在大街上叫卖各种小商品的也都是外来者。我由此想到了明年的世博会,原来预测在长达半年之久的盛会上将迎来7000万国内外参观者,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因素,来上海的“老外”可能有所减少,但最新的调查表明,届时来参观世博会的观众总数将突破1亿人次!
fangyang原摄图片
夜色南京路,永安老建筑,今日的繁华程度较之昔日的“十里洋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表明,来上海参加世博盛会的,将会以国内的“内宾”为主。就像现在的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一样。外地口音将在未来的上海世博会上不绝于耳。有道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或曰:君住黄河头,我住黄河尾,……共饮同江同河水。整个中华神州是一个大家庭,而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理应以一贯崇尚的海纳百川之海派精神,来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fangyang原摄图片
上海旅游节的花车出巡。
入秋的上海,各种艺术活动精彩纷呈,最近还观摩了规模宏大的一年一度的上海艺博会、当代艺术展,以及朋友的个人艺展和联展等,上海旅游节的各项节目也如期演绎,都能带给人们极大的感动。
fangyang原摄图片
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的“2009′上海艺术博览会”中的一个场景。
这就是海派的上海,而上海的海派文化必将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注入更深刻的含义。
fangyang原摄图片
在上海展览馆举办的“2009′上海艺术博览会当代艺术展”中的一个场景。
再说个题外话,最近常感到奇怪,自从写了《心中的黄河》博文,并提及《黄河大合唱》后,耳边竟然常常听到这部乐曲声,原来电视台一直在播出一个激动人心的预告:上海将在9月19日在江湾体育场上演数万人同声《黄河大合唱》,届时黄河流域的九个省市的群众将于上海遥相呼应,联袂高歌这一史诗性的大合唱,据称有10个省市的电视台还将同时播出江湾体育场和黄河沿岸群众演唱的实景实况,那将是何等宏伟的场面啊,非常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于是,找出珍藏多年的《红旗颂》、《黄河大合唱》、《黄河钢琴协奏曲》的CD唱片,专心致志地闭目聆听,再做成mp3,输入到手机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