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暴走东北:二战终结地——虎头镇

(2010-11-05 08:39:28)
标签:

原创

摄影

虎头要塞

乌苏里江

旅游

分类: 走遍中国·东北华北

暴走东北:二战终结地——虎头镇

 

    告别了兴凯湖继续北上,我来到了黑龙江虎林市的一个边陲小镇虎头。第一次在地图上看到虎林、虎头这两个地名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儿会不会有东北虎呢?实际上,虽然虎林境内确有濒危的东北虎出现,但虎林这个名字却与老虎无关。“虎林”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这是满语的译音。

 

    虎头镇是虎林属下的一个镇,地处乌苏里江畔,依山傍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

    号称“东方马奇洛防线”的虎头要塞是侵华日军用近六年时间,强迫数万余名中国劳工和战俘修建的。是至今发现的二战期间修筑最坚固、保持最完整的军事要塞,其牢固程度、完备程度、现代化程度堪称二战之最,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也是二战期间,前线阵地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场。二战结束后,日本关东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凭虎头要塞顽抗,战斗持续到8月26日,因此虎头要塞被后来的国内外学者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

 

 

暴走东北:二战终结地——虎头镇

 

    走下水迹斑斑的石阶,进入玄幽的地下工事,顿觉寒气逼人、霉味扑鼻。一米多宽、两米来高,顶部呈拱形的巷道由水泥、钢筋混凝土浇筑、铺就而成。巷道两边的分布着“指挥所”、“发电所”、“粮菜库”、“休息间”、“将校间”等旧址。

    我独自一人在幽暗潮湿的巷道里走着,看着,越走越觉得头皮发麻,后背一阵阵发凉,鸡皮疙瘩掉了一地,赶紧跑步前进,冲出了阴森潮湿的地下要塞,一抬头,明晃晃的太阳下,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我情不自禁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暴走东北:二战终结地——虎头镇

暴走东北:二战终结地——虎头镇

 

虎头要塞旁的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

暴走东北:二战终结地——虎头镇

虎头侵华日军地下要塞遗址博物馆展出的战斗机

暴走东北:二战终结地——虎头镇

 

 

    虽说虎林和东北虎没什么关系,可在虎头镇我还真的见到了一只大老虎。

 

暴走东北:二战终结地——虎头镇

    这是一座巨型铸铜雕塑,座落在乌苏里江边的虎头山上。铜虎身长25米,高16米,加上底座的4.6米,总高20.6米,重30余吨,号称“天下第一虎”,据说现已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其实对于这样的人工景观,我没什么兴趣,也有点儿不以为然,搞个“天下第一”,申报个世界纪录,再圈起来售票,这就是搞活旅游经济?

 

暴走东北:二战终结地——虎头镇

暴走东北:二战终结地——虎头镇


 

    走下虎头山来到的乌苏里江畔,放眼望去,江面平缓宽阔,江水缓缓流淌,两岸的平原和山地丘陵在江水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壮丽秀美。沐浴着和煦的江风,欣赏着美丽的江景,耳边旁如约而至回荡起那首熟悉的旋律,“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这一刻该是我虎林之行中最美妙的时刻了。

 

暴走东北:二战终结地——虎头镇

暴走东北:二战终结地——虎头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