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能进一个馆就是胜利”的念头,乘着世博园区的公交车来到了欧洲区,一下车就被那造型独特的“西班牙大篮子”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这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就是西班牙馆。

西班牙馆的建筑采用天然藤条编织成的一块块藤板作外立面,通过钢结构支架来完成,整体外形呈波浪式。

这些不同质地颜色各异的藤板全部由山东手工艺人编制,不经过任何染色,藤条用开水煮5小时可变成棕色,煮9小时接近黑色,这就是这些藤板色彩不一的“秘诀”。而且每一块藤板都有编号,以便于精确地在西班牙国家馆硕大的外墙上定位。每一块藤板都经过精心设计,与由钢管和透光玻璃构成的骨架完美贴合,塑造出西班牙馆的婀娜造型。而且天气晴朗时,阳光可以透过藤条的缝隙,洒在展馆的内部。


流连在那一个个散发着诗情画意的展馆边,看着每个展馆前乌秧乌秧排队等候的人群,心里顿时明白,今儿欧洲区的游览又将是一场展馆外围游。得~管他进馆不进馆的,比快乐,谁怕谁?我就在外面转悠着拍。

以编织工艺为外观设计理念的塞尔维亚馆,在传统的塞尔维亚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造型极具现代感和空间感,外墙上大量的LED在夜晚呈现出绚丽的灯光,把展馆烘托得别样美丽。

右边蓝色的为摩纳哥公国馆

表面布满镂空花纹,仿若民间剪纸的波兰馆,外形抽象且不规则,令人产生丰富的视觉体验。白天阳光可以透过缝隙进入大厅,当夜晚降临,变换色泽的室内光线穿透剪纸图案,又使展馆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它还具有多个表面,一方面构成折叠的“剪纸板”,另一方面又构成有趣的几何形状的内表,空间灵活,可以创造性地分割成不同部分,为展览、音乐会和其它内部需要分割成不同的功能区域。


德国馆的主体由四个不规则的几何体构成,虽然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完美的阐释了“和谐城市”的主题。


拥有智能LED帷幕外墙的瑞士馆,被一层神奇的红色“幕帷”包裹,这层幕帷不仅可以自然降解,还会随风发光。穿过幕帷,瑞士馆的缆车还将带着参观者渐渐升到瑞士馆的馆顶,完成一次从瑞士城市到乡村的美妙旅行。



法国馆的外立面被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线网包裹着,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尽显未来色彩和水韵之美。



土耳其馆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Catalhoyuk(现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的中心)。展馆拥有红色的镂空外墙,米色的墙体,以及表现打猎场景的动物雕刻。土耳其馆将沿用8500年前的建筑风格,显示土耳其古代文明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展现安纳托利亚有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悠久历史。

色彩斑斓的爱沙尼亚馆,通过“储蓄罐”的形式为城市的明天储蓄智慧。


希腊馆的设计借用城市的架构,而非外壳的复制,诠释了城市的生活与功能,让人想起城市生活的快乐。它不仅展示了希腊的日常生活方式,更反映了希腊人对生活永不满足的追求。

冰岛馆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块巨大的蓝莹莹冰块,整个建筑被印图面料包裹,在背投光的照射下,展现出玲珑剔透的冰的景象,仿佛透过冰川看过去一样。展馆外墙采用冰岛火山岩制成,极具冰岛特色和立体感。

瑞典馆的外观四四方方,没有太过鲜艳的色彩。其实它由四个立方体结构组成的十字布局建筑,从上往下俯视犹如瑞典国旗上的十字图案。建筑外墙呈现象征城市的网格,内墙则布满了大自然元素。展馆外墙平铺开来就是一张艺术化的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地图。

[ 文字资料部分来自网络 ]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