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城墙,人们自然想到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的古城墙,规模浩大的西安明城墙,以及北京的明城墙遗址,相比之下广州的明城墙,实在是微不足道。

越秀山上的古城墙
明洪武十三年(1380)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广州三城合为一,并向北扩展,跨越到越秀山,史称旧城。据明黄佐《广东通志》载,当时广州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八尺”。有城门、城楼、敌楼、警铺等。简单说来就是北至越秀山,西至现在的人民路,东到越秀路,南达大德路、大南路、文明路一带都是明代城墙的位置。现在,东西南三方向的城墙早已不存在了,唯一遗留下来的只有横卧在越秀山东西长约一千多米断断续续的那几段城墙。



西城门瓮城遗址
广州的明城墙曾经有8座旧城门,分别是:正北、小北、正东(现在的大东门这个地方)、正西(现在的西门口)、正南(大南)、定海、文明、归德;5座外城门,分别是:太平、五仙(明代叫五羊)、靖海、油栏、竹栏;3座新城门,分别是:永安、永靖、小南。另有2座水门,东濠口的东水关和西濠口的西水关。时至今日,这些城门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位于中山七路和人民路交界处的西城门瓮城遗址。
瓮城又名“月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目前发现的瓮城遗址是广州仅存的明代城门,已出土了瓮城的南半部分,北半部跨越中山七路,至今仍压在民宅底下。由于遗址与城市道路交通、地铁出入口以及附近地块的开发都有矛盾,有关部门经过再三论证制定出了在该遗址建设下沉式地下广场的两全方案。但是,做为一个被保护起来的遗址,从外观上你很难能确认这就是你要找的古迹,里面杂草丛生,几乎找不到城门的影子,如果不是一块钉在栏杆上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黑牌牌,我还以为这是个烂尾的工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