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为了这本书,我绝对不会知道广州还有一个城隍庙。从文德路一路问到中山四路,知道这里有个城隍庙的人也寥寥无几,最后还是在一位老人家的指点下,才找到了位于忠佑大街的广州城隍庙。
据史料记载,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岭南最大城隍庙,现存的城隍庙是清代重建的。
广州对城隍庙最早的记载是在唐朝,有个叫崔炜的读书人进入赵佗之墓,遇到羊城使者的神人,归来后谒见城隍神,见其貌与羊城使者相同,于是备酒肴祭祀,并扩建了城隍庙。
地方长官都要拜谒地方神,广州府的城隍由于是受省级长官拜谒,地位于是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的高,庙自然也建得更为高大了,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廊庑等。到了清雍正年间,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广州府城隍庙升格为广东的都城隍庙。只可惜在1920年拆庙建街时,拆得只剩下现有的大殿和拜亭。

尽管在1993年已经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城隍庙从外面看来却非常破旧,卑微地躲在高高的信德大厦背面,隐藏在周围的民居和楼房中。门前堆放着泥沙等建筑材料,两把遮阳伞下的临时停车收费处将整个大殿挡的严严实实。长年紧锁着的大门锈迹斑斑,从门缝中望去,大殿里空荡荡的,只有飞檐和青砖隐隐透露出它当年的辉煌。
据说,在上个世纪30年代之前的一百多年间,城隍庙一带是很繁华的,卖各种手工艺品、字画的很多。那种繁华的风貌现在从城隍庙南边的文德路上可窥一斑。如今,走在忠佑大街上,除了脚下的青石板和巷中间的大榕树外,其余象征古代历史的建筑都没有了,在现代化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包围下,更加映衬出老城隍庙的破旧和冷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