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梁武帝时代,当时广州下九路一带还是浪涛喧哗的古海岸。为了传播佛教,天竺国王三子达摩禅师远渡重洋,经过漫漫3年的艰辛航行,终于在6世纪20年代抵达广州,在绣衣坊码头登陆上岸。
达摩来华后,人们便在绣衣坊附近营造传教建筑,名为“西来庵”。今下九路的西来正街、西来西街、西来东街等街巷名称都是为纪念达摩禅师传教命名的,也都与“西来庵”名字有关。达摩在西来庵传教佛经,广播衣钵,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因而称其当年登陆地为“西来初地”。

今下九路有一石碑,上刻“西来古岸”四字,便是为纪念达摩传教最初登陆而立的。
华林寺
广州四大丛林之一的华林寺,是中印两国人民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史迹。达摩在西来庵传教佛经,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创立起了重大开山启蒙作用,后世信徒尊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西来庵建成后,历隋、唐、宋、元、明、清诸代多次修葺,“传灯不绝”,长盛不衰。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庵的住持宗符禅师募资扩建成颇具规模的佛教丛林,并将西来庵改名为华林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该寺建舍利殿,呐有七级的石舍利塔。清道光末年,华林寺住持祗园法师奉诏命由杭州净慧寺摹祥(描罗汉图),回来修建了五百罗汉堂。



五眼古井
又名“达摩井”,广州九大名井之一。五眼古井原在华林寺内,相传为菩提达摩居留西来初地时带领开挖的,为了能令多些人可以同时垂桶下井汲水,而又不致互相纠缠不清,所以便造了5个井眼,通称“五眼井”。又传说当年“华林寺”的僧人,便曾汲取此井的水,配上丹药替人医治眼疾,甚有成效,颇为神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