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珠,八美协德乡的一位藏族司机,标准的康巴汉子。和丹珠的结识可谓是缘分使然,两天多的时间里,我们从单纯的包车司机和游客的关系发展成了朋友,建立了友谊,这友谊如今带回了高楼林立的广州,依然闪闪发光。
从口子西村的法会出来,我们应丹珠的邀请去他家做客。
每次出去旅行,我都希望能够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或在一个地方停留,走进在这里日日生活的人们中间,和他们交流,和他们聊天,从自己的生活里走出来,去看看别人怎么生活,最好能加入他们的生活,这才是我想要的。虽然依旧是过客,却也能感受到一些更加真实的东西。
八美的民居基本都是两层红色为主的建筑,虽没有道孚民居那般华美、富丽、名传天下,却也是五彩斑斓,极具藏区特色。丹珠的家就在协德乡,知道我们要来,他太太和他们的小侄女早早的就在家门口迎候。虽然丹珠一直说他们家条件不太好,在乡里也就是属于一般水平,可在我们看来这绝对是一个温馨融洽又殷实幸福的小家。

这是一座石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有着一个小小的院子,底层架空做为储存粮食和存放农具的地方。二楼客厅、卧房、客房、厨房、厕所一应俱全,还有一个大大的露台,窗口的鲜花在蓝天下姹紫嫣红地绽放着。
丹珠招呼我们不要客气就当是在自己家一样,然后就忙着去给我们打酥油茶了。我当然不会把自己当外人,抄起相机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把这栋小楼拍了个遍。丹珠的家一看就是有着一位勤劳能干的女主人,窗明几净,光亮的木地板,整洁的床铺,大小两个厨房都收拾的干干净净。





等我拍够了,酥油茶也打好了,我们一起坐在客厅里喝茶聊天。这是一个以红色为主调的大客厅,红色的房梁上披着五彩的哈达,红色的花纹繁复的手绘藏柜和藏椅靠墙摆满一圈,四周红色的墙壁上供奉着各个派别的活佛照片,阳光穿过红色的窗帘照进客厅,令这一切笼罩在一片红晕当中, 透出一丝神圣的光洁。说话间,丹珠太太已经将午饭做好摆上桌来。藏族人家吃饭是分餐制的,每人一份,一荤一素,他太太得知我们是从广州来的,还特意为我们煮了一盆蔬菜汤。
丹珠有着一儿一女,大女儿在新都桥工作,小儿子从小就进了惠远寺当喇嘛,平常他在丹巴和康定之间跑车做生意,只有太太一个人在家操持家务,六岁的小侄女偶尔会过来陪陪婶婶。 也许我们汉人不能理解,藏人认为将自己最疼爱的儿子送到寺院去当喇嘛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儿,丹珠说他的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一直跟他说要去当喇嘛,于是他们夫妇俩就把他送进了惠远寺。早上在口子西村的法会上我们见到了这位眉清目秀的小喇嘛,丹珠还特意让雍仲嘱咐他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修行。
我们吃着、喝着、聊着,时光在酥油茶浓香的氤氲中渐渐流逝,不知不觉。看着其乐融融的丹珠一家人,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藏人常能自然而然的流露出灿烂满足的笑容,或许他们的生活条件不比我们好,但他们的快乐不一定比我们少。佛说,一切由心造,心的力量可以改变生活的许多。相由心生,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我们没有他们那样虔诚的信仰,没有他们波澜不惊淡定从容的笑容,或许这样平和的生活也是我们所向往的,但我们终归只是过客,终归还是要回到那些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回到我们业已成为习惯的熟悉的生活当中去。
旅途,就像一个个驿站,不是目的地,亦不是终点,涉足过,体验过,感动过,就已经足够。即使充满了离别,即使不舍。
仔细想想,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下一篇:莲花绽放的塔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