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阳光的人——记昆明市第十中学特级教师魏光虹

魏光虹同志是昆明市第十中学的语文教师、教学科研室主任、昆明市中学语文学会常务理事、昆明市教研室特聘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昆明市政协委员,民进昆明市委委员。魏光虹从教24年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执着追求,敬业爱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参加工作以来,她历年被评为学校先进作者或优秀班主任:1992年被评为昆明市教育系统先进德育工作者;1997年被评为昆明市“十佳”职业道德标兵;2002年被评为昆明市学科带头人;2004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荣誉称号;2005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获得这么多殊荣的魏老师,并没有给人不可亲近的感觉,她留给我的印象是:朴素、热情、活泼开朗、可亲可敬。我去采访她的时候,她几乎没有提到她获得的荣誉和奖项,只是如数家珍地和我聊起她难忘的学生时代、她尊敬的恩师、她挚爱的学生、她追求的事业。
“在成为一名老师之前,我是一名‘倔’学生”
昆三中是魏光虹中学时代的母校,她说自己在这里学到了文化知识,得到了实践的锻炼,养成了良好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带走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在三中念高中时,魏光虹遇到了在她的生命里很重要的一位王老师。他的授课充满激情而显精彩,他才华横溢、心中有爱,是魏光虹非常尊敬和喜爱的师长。有一次,她写了一首叙事长诗《春到玉案山》,兴冲冲地交给了王老师。王老师给了她很高的评价,赞扬她很有文学天赋和潜力,在逐字逐句修改后,鼓励她持之以恒,继续写作,这让魏光虹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并更加热爱文学。她在多年之后翻出了这首当年自认是得意之作而沾沾自喜的诗,深感汗颜,如今看来,那个当时得到王老师盛赞的“作品”,简直不能叫诗。但是,正因为老师当时的赏识和爱护,才给了她信心和勇气。现在的课程改革强调老师应该蹲下来理解学生,含着微笑去包容学生的缺点、弱点甚至是错误,这正是王老师当年就做到的。魏光虹至今一直细心地珍藏着所有王老师批过的作业和作品。在自己也成为一名老师之后,她常会想起王老师,常会回忆起他曾给予自己的温暖的鼓励和真心的包容,常会思考自己应该从他身上汲取些什么。
魏光虹高中学的是理科,她的成绩非常好,一直在年级上名列前茅。高考复习时,她去向物理老师讨教问题,物理老师说,你不用复习了,已经可以直接去考大学了。在高考复习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她看了一本书,叫做((大学春秋》,描写的是清华大学国文学院一群学生的大学生活。正由于这样,在高考前一个月,在那个相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魏光虹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和困惑的决定:她决定改考文科!这云南民进会员风采法遭到了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的强烈反对,大家都认为她疯了。但她坚持自己的想法,她要把自己一直热爱的文学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方向。她想象着自己在大学校园里研究古罗马文学、比较文学、文学翻译,这些美好的画卷一一从她心里翻过,更加使得她追梦的步伐不肯停止。她把自创的每一科的三个学习宝典:笔记、错题集和点题透析赠送给了最好的朋友,开始积极准备文科高考。她房间的墙上贴满了地理学科的各种分类地图,她的蚊帐里贴着两幅字面,一幅上面写着“风雨雷电自从容”,另一幅上写着“接过战笔,战斗到底”。
在那段煎熬的日子里,支持她的人,一个是同样热爱文学的父亲,另一个就是王老师。一个月后,魏光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魏光虹充满感情地说:
“i中给了我太多的东西,没有王老师,我不知道什么叫名师,没有三中,就没有我的今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