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记

(2023-07-05 14:19:20)
前天T在群里转发了他的《SZLM美篇》,该篇以梦追忆童年的时光: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与小嬢嬢(我)、爷爷奶奶(我的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子。
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民以食为天”才是人们刻骨铭心印记。那时城镇居民每月的粮食定量都有20多斤,高中生定量为32斤(不过定量不全供应大米白面,大麦、蚕豆等杂粮占一定比例);可人们就是吃不饱肚子,必须参杂着野菜、树叶(凡是人能吃的东西)度日。
T那时3岁左右,由于他爸(湖南医学院)妈(湖北医学院)都要去上学,于是T被送回老家同我们一起生活,所以在生活上理所当然地要特别地照顾他,也就是他的美篇中提到的,他的碗里是白花花的大米饭,而小嬢嬢(我10岁左右)的碗里是见不到米粒的胡萝卜野菜清汤稀饭。
当时我们几个人定量中的大米,还是不能保证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能吃饱肚子,他奶奶只得时而参点蚕豆等杂粮到大米中一同煨制(过去烧柴火的灶膛里放一个瓦罐为T单独做饭),那时吃饭没有人能细嚼慢咽,所有人(包括孩子)都是狼吞虎咽。
在看到T的美篇后脑海里也出现了一幕:一天,T蹬在后院大便,家里唯一的一只母鸡在T的身后等着吃屎,T起身看见母鸡正在嘬一颗蚕豆,他迅速地从母鸡嘴边抢过那颗还没有消化的蚕豆,刚好被我(我去拿纸来给他擦屁股)看见,我赶紧打掉他手上的蚕豆,我和T相拥而泣!!!
“深挖洞、广积粮”是当时备战备荒的口号,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影响,大家忍饥挨饿,到粮票退出市场时,大多数家庭中或多或少都还存有粮票。
和平万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分娩
后一篇:印记(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