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
(2023-04-13 10:03:43)近日沙尘暴来袭,据中国气象局消息,今年以来,我国已出现8次沙尘天气过程,4月9日以来的沙尘天气过程达到沙尘暴级别,为今年第二次沙尘暴过程。沙尘天气还在继续向南推进,4月11日本轮沙尘已跨过长江!江浙沪正在“吸土”,京津冀迎来沙尘回流。
沙尘暴(sand-dust storm)是沙暴(sand storm)和尘暴(dust
storm)的总称,是荒漠化的标志。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时间较短特点的概率小危害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是风蚀荒漠化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以后,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
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却也是自然生态系所不能或缺的部分。
此外由于沙尘暴多诞生在干燥高盐碱的土地上,沙尘暴所挟带的一些土粒当中也经常带有一些碱性的物质,所以往往可以减缓沙尘暴附近沉降区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沙尘暴对人类有益的一面,除了人们公认的造就黄土高原以外,碱性的沙尘进入大气中可以与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中和,达到抑制酸雨的效果。
科学家已经测算出沙尘暴对酸雨的影响,即沙尘及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国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18~2.15,韩国增加0.15~0.18,日本增加0.12~0.15。此外,它从沙漠地带带走的营养成分落到海洋,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如果没有沙尘的作用,那么很多北方地区的酸雨危害要严重得多。
因此,沙尘暴虽然危害甚大,却也是地球自然生态当中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因为自人类有史以来,便有沙尘暴的出现了。
虽然沙尘暴也有些作用,沙尘是必然的一个天气现象,它并不是一个需要根治的天气,但并等于就是不治理风沙;总体而言,沙尘暴的危害弊端还是大于它的作用。
我国在生态治理方面取得许多成果,比如“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冀防沙治沙工程等。位于北京西部的库布齐沙漠和北京正北方的浑善达克沙地,曾经是北京风沙的主要来源,经过30多年的治理,前者的三分之一变成绿洲,后者的沙源工程区植被盖度较治理前普遍增加30%以上,有效减少了风沙天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