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节——摘录
(2023-01-28 13:01:32)大年初七是人日节,这个“人日节”到底从何而来呢?
据古代民间的传说,女娲造人之初,从正月前六天起,分别造了鸡、狗、羊、猪、牛、马,而正月初七造出了人,故此每年的正月初七就被认定为“人的节日”。
人日节“三宜五忌”的传统习俗
三宜
一、吃面条:如果你远在异地他乡,那么就一定要吃上一碗面,也称为“拉魂面”,寓意着人虽然漂泊在外,但是心依旧挂念着家乡,同时也是对家人的一种美好祝福!
二、戴人胜:古代的汉族女子会用彩纸、金箔等材料剪裁出小人的形状,将其戴在头发上,寓意着头彩、吉祥,这也是庆祝人日节重要的仪式之一!
三、吃七菜羹:七菜羹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十分陌生,实际上七菜羹就是指用七种不同的蔬菜做成的羹。在人日节当天食用,据传说可以以此驱除邪恶之气、医治百病。
五忌
一、忌遇殡葬: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正月里遇见殡葬事件都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寓意着年内会有灾祸。
二、忌丧家拜年:倘若家中有丧事,那么在正月初七是不能去别家拜年的,同样别人也不可以去到丧家里,这些都是犯忌的行为。
三、忌洗衣物:按民间的习俗说,正月初七当天禁忌更换、洗涤衣物,是不吉利的象征。
四、忌请医生:正月初七请医生看病,古人认为寓意着来年病灾多。
五、忌出远门:正月初七是人日节,是人的节日,同时也是“七煞日”,诸事不宜。倘若非要出远门,遇天气好则代表着人身安适,反之则代表着有疾病或瘟疫。
正月初七天气看全年灾难
如果正月初七这天是晴天,那么来年的年景就好,如果是阴天,则出现疾病瘟疫。
另外“七不出,八不归“还有一种解释:
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
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
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
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