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
(2022-05-20 13:11:48)这几天,我们潜江当地的竹笋上市了,都是农户当天早上在自家竹园采挖,直接拿到集市上出售,非常鲜嫩。毛笋(带笋叶)2元左右一斤,过称后,卖笋的农户就会用刀将毛笋从上至下划一刀,帮你把笋叶剥掉;一般2斤毛笋可剥净笋1斤2两左右。
吃之前一般都要焯水,不然的话就有一点苦涩味。局机关的朱高工(广东人)曾告诫我,吃这种竹笋不用焯水,他说就是要有这种味道,清热解毒。
我这几天买了几次竹笋,我自己吃的没有焯水,好像真没感觉有多么苦涩;不过我还是将大部分都焯了水,冷透后分装成小包冻在冰箱里,到时候给J带过去。
我们潜江的竹笋是本地盛产的水竹、桂竹长出来的笋,只在每年春末夏初采挖。它不同于南(楠)竹可以有春笋和冬笋。
竹笋是公认的最佳绿色天然食品,是传统的森林蔬菜之一,被列为"素食第一品"的"山珍"之一;在日本、加拿大和韩国,更是被认作"餐餐必备,天天必食"的蔬菜。据测定,每100克竹笋中含蛋白质3克、脂肪0.2克、糖类0.4克,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磷、铁、钙和18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等成分,是一种全天然营养食品。
近年来还发现竹笋具有减肥、降血脂、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是一种新型的保健食品。竹笋中含量最多的纤维素,在现代营养保健上有着重要作用。常吃纤维素多的食品,可防治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疾病。这是因为纤维素在肠内可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增加肠里动,促进烘便函排泄。因此,纤维素又被现代营养学家称之为"第七营养素"。
附:
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潜江竹编
潜江传统竹器制作技艺是潜江民间利用竹材编制生活、生产用具以及工艺品的综合性手工技术,是千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的艺术结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潜江传统竹器制作多以本地盛产的水竹、桂竹为原材料,产品分为编制类和非编制类两大类。编制类产品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工艺用品三个系列,多达数十个品种,如农作用的箩、筐、连枷、筛子、簸箕,捕鱼用的鱼笼、鱼篓,装饰用的屏风、竹帘、花瓶等等无不以竹为材料制成,编织技法以平面编织和立体编织为主,十分强调作品的立体感,在编织过程中又巧妙的融入极具荆楚风格的纹饰,花式多样,精巧耐用。非编制类产品主要有竹床、竹椅等生活用品和龙灯、彩船、花灯等民俗工艺品,制作过程中巧妙的运用木工的结构工艺打造成形,坚固实用,美观大方。
潜江传统竹器制作,成篾是基础,编制是关键,造型是绝活,这是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也是美学、工艺学、建筑学在竹器制作中的综合应用。
二、"楠竹"(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980页,关于"南"字的最后一个词条,即"南竹",解释是:毛竹。该书第982页对"楠"字的解释是:楠木。所以,"南竹"不能写成"楠竹"。)被统称为毛竹,又别于毛竹,南竹实际上是毛竹中最名贵,最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一种实用竹。在中国300多种禾本竹类植物引属中,南竹是生长最快,材质最好,用途最多,经济价值最大,种植面积最大的竹种。南竹生长快,适应性强,恢复一棵60英尺高的树木需要1年的时间,而同长度的南竹只需59天。南竹的大面积推广种植能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并且成林时间较木材而言短。毛竹是我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其竹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脚手架等;竹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粗细的用具及工艺品;竹枝梢作扫帚,嫩竹及竿箨作造纸原料;竹笋味美,鲜食或加工制成玉兰片、笋干、笋衣等。
南竹主要分布在四川宜宾,湖北咸宁,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南竹竹质尤以湖南竹为最好,江西,福建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