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索夫

标签:
旅游无语当地人市政厅中餐馆 |
分类: 欧洲之行 |
到达这座罗马尼亚第二大城市的火车站后,一位胸前挂着正式导游工作证的中年男子告诉我在哪里买汽车票,坐哪趟车可以到市中心。我按照他的指导上了公交车后,发觉他也跟上来了。
他告诉我他家祖上传下来一幢独立别墅,位于布拉索夫的老城区,现在已改建成青年旅社,既有单人房,也有多人的宿舍,旅社日常由他老婆负责打理,非常干净,并且前往火车站的这趟巴士车的终点站就在他家门前。“你要不要先去看看,再决定住或者不住?”最后他说。
于是我随他来到他家,但他老婆说四个独立房已被来自欧洲的青年男女占据了,而多人宿舍间目前没有客人,我本着穷游的精神,决定住多人宿舍。
沿凯瑟琳大街前往,不久就看到分割原住民与德国移民居住区的凯瑟门,该门最早建于1559年。
不能不说罗马尼亚是个有着聪明才智的国家,欧洲的主要建筑风格,于此都会被当地人所接收,但又根据当地的建筑风格有改变。凯瑟琳门的上楣就有着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影子,但又非常独特。其侧面另一座保存完好的城门则又融合了哥特风格。该门始建于中世纪,最早由裁缝公会管理。其50米高的小尖塔曾用来执行绞刑。
http://s11/mw690/4bf538f9gx6ByOmYIn88a&690
出了凯瑟琳门,沿着布拉索夫古老的城墙漫步,很容易看到高丘上的两座著名的防部要塞:黑塔和白塔。它们均始建于十五世纪,黑塔并不黑,只是比白塔规模略小。登上双塔的山丘,可以看到布拉索夫的全景。
怀旧的我沉醉于布拉索夫满街宫殿般或城堡般的老建筑,与浮夸的现代建筑相比,他们更富于想象力和历史的沧桑感,那优雅和高贵的味道,更是浓得化不开,让人越品滋味越有味。
布拉索夫的老市政府,位于城市中心广场的中央,现用于博物馆和游客信息中心。广场周围餐馆,酒吧林立,著名的黑教堂也在广场旁百米之遥。
这座始建于十四世纪的教堂,由于1689年大火将其熏黑而以“黑教堂”闻名于世。它的外观是后哥特风格,而其内部装饰已变成如今的巴洛克风格,据说它是巴尔干半岛最大的哥特教堂。而教堂内于1839年放置了多达4000根管弦的罗马尼亚最大的管弦乐器。
http://s1/mw690/4bf538f9gx6ByOvn7cA20&690
黄昏下起细雨,天气变得阴冷。广场一角的中餐厅是饱腹和御寒的好去处。这家中餐厅极为高档,环境优雅,所有侍者全是西装,上年纪的罗马尼亚人,上的菜也颇具中国传统风味。餐后我问侍者是否可以见见餐厅厨房的中国厨师,侍者笑着回答:“这间餐馆从老板到厨师全是我们罗马尼亚人。”这一回答让我吃惊不小,敢情今晚吃的中餐是山寨版。看来在欧洲我们中餐的“洋徒弟”已经出师了。
转天周日的清晨,我早早起来赶去锡纳亚的火车,没想到青年旅社的中年老板也挂着导游证的胸牌与我同乘一趟巴士前往火车站。我对他说:“今天上午是去教堂的日子,你怎么这么早又去拉生意?你父母给你留下这么大一幢房子,没必要工作这么辛苦。”于是我在车上听到了一个“Life
听完他的话,我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