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多瓦 (1)

(科尔多瓦花街)
一提到安达卢西亚,就使我联想起欧洲的阿拉伯风情,联想起斗牛,白色的房屋,弗拉门戈舞,热情的西班牙女郎和狂热的夜生活。

(小街)
瓜达尔基维尔河畔的名城科尔多瓦是我安达卢西亚之行的第一站。

(科尔多瓦火车站)
从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开出的列车,向南奔驰不过两个小时,就到达了科尔多瓦,下车后我第一时间来到位于车站内的旅游信息中心,拿了一张免费地图,跑到站前,花了一欧元的车票,坐上3路公共汽车,直奔这座拥有两千年历史的古城。

(窗与阳台)
科尔多瓦的历史和宗教很复杂,公元前152年就曾被罗马人占领,在奥古斯都(Augustus)的统治下,它成为当时西班牙最大的城市。

(小巷)
到公元六世纪,西哥特人取得了科尔多瓦的控制权,也为当地人带来了耶稣基督的声音。
时光流逝不到两百年,摩尔人度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科尔多瓦。从巴格达逃出来的乌麦耶王族在此建立了穆斯林统治的西班牙首都。随着伊斯兰势力的日益鼎盛,成为西欧最大的城市和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犹太人、阿拉伯人、基督教信徒和谐相处。三种文化得到长足发展,还建立了大学和图书馆,成为当时欧洲最文明的城市之一。在城市建设中,光清真寺就有3000座之多。
到十三世纪,费尔南多三世带领的基督徒夺取了科尔多瓦,该城从此失宠,科尔多瓦的许多辉煌变成了回忆,塞维利亚开始崭露头角。
现在科尔多瓦有近30万人口,而其鼎盛时期有近百万人口。我在巴士车上看书寻找缘由,就像是手里拿着一朵枯萎的历史之花,在想象她当年的美丽。
3路巴士载我来到古城的中心,我拖着行李箱,呼吸着盆栽天竺葵的芳香,游荡在老城迷宫般的小巷中。
来科尔多瓦这样的怀旧古城,提前订酒店可能是愚蠢的,在犹太区百花盛开,蜿蜒曲折的小巷中,很多惊奇会不期而遇。

(三星酒店大堂)

(三星酒店庭院)
小巷中一家三星级酒店的招牌吸引了我,走进去一看,前厅的装饰别具一格,中庭花园布置典雅,50欧元的价格也说的过去,只是觉得似乎少了一些多元文化融合的味道,于是决定再探再寻。

(二星级的清真寺酒店)
不知不觉来到大清真寺此门出口旁,看到一家与清真寺同名的两星级酒店的招牌,走进去发觉这家门面不大的小酒店闹中取静,走廊和中庭的装饰一下子吸引了我,正是那种我认为的安达卢西亚应有的感觉。于是开始试着和前台谈价钱,32欧元一晚的单人间,最后以30欧元成交。

(小巧的房间)
位于二楼的房间并不大,但卫生间非常干净,最让人满意的是,推开木窗(不是玻璃窗),93米高的钟楼(原为清真寺的宣礼塔)和清真寺的意大利风格的屋顶立即呈现在眼前,这是第一次与世界文化遗产比邻而居。
来到楼下的走廊,墙上挂满了原创的油画,各式各时期的古家具摆满西厢。阿拉伯风格的大铜壶也位列其中,别具一格。

(二楼的走廊)

(楼梯口)

(一楼走廊)

(阿拉伯铜壶)
在旧城建筑中,每一幢房都有一个中庭院。这家酒店也不例外,中庭中布满了鲜花,这使我想起了在马六甲的日子。

(小小的庭院)
早上被清真寺的钟声叫醒,我的早餐被安排在天井的空地,一月底的清晨有些凉,酒店的侍者适时的点起了院中的煤气灯。

(窗外的钟楼 )

(夜幕下的清真寺罗马式屋顶)
尽管是在室外餐厅,但酒店的装饰绝不马虎,餐厅的墙壁有碟子和短柱做装饰,墙的颜色与桌布颜色有着和谐的搭配。早餐简单但做的很精心,面包烤的外焦里嫩,科尔多瓦的一天就从这里开始了。

(早餐厅)

(暖炉、墙上的碟子和墙内的石柱)

(我的早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