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 特 拉 斯 堡

标签:
斯特拉斯堡旅游 |
分类: 欧洲之行 |
从某中程度上说,斯特拉斯堡的历史支离破碎,其归属权在德法两国间几异其手。
1618年至1648年,30年战争结束时,法国占有了斯特拉斯堡,而到了1871年的普法战争,依据《法兰克福合约》,德意志有了拥有权,并将其更名为修特拉斯布尔克,而到了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斯特拉斯堡又回归法兰西。
在1940年二战的初期阶段,第三帝国毫不客气的再次霸占了斯特拉斯堡。可二战打到最后,结果是斯特拉斯堡又回到了战胜国法国的怀抱。
为了修复欧洲两大国情感上的创伤,了结两个伟大民族的恩恩怨怨,欧盟决定将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人权委员会、北约军团等常设机构设在这座两国交界的国际大都会。这使得斯特拉斯堡成为欧洲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们的集结地。在欧洲议会开会时,光732名议员及其秘书、随行团队就挤满了周围的宾馆、饭店。我国也在这里设立了总领事馆。
沿着伊尔河,向其东北方向溯流而上,古韵盎然的城市,被沿河两岸高大、雄伟的现代化建筑群所遮盖。静静流淌的河水在夕阳的余晖中,掩映在欧洲议会的玻璃幕墙上。当你从河中路过双语电视台时,门前的人身鹿头像似乎在向你招手。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去欧洲人权法庭旁听审案。
(伊尔河静静流淌)
复杂的历史造就了复杂的文化背景,在斯特拉斯堡,拉丁文化和德意志文化汇聚于此,相互碰撞,相互交融。1988年,该城在庆祝建城2000周年之际,由伊尔河支流环绕的老城区也同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漫步在这青砖红瓦、古意盎然的老城区,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等各时代各种特色的建筑不时出现在狭窄的街道两旁。这种似曾相识的历史美感会让你留恋到忘记时间的流逝。在迷人的小法国区,看到的都是经过整修的17世纪的小木屋,蜿蜒曲折的小路,带我们来到河边,坐在布满咖啡座的岸上,可以看到游艇、游船通过落差只有一米左右的小水闸。还有一位来自中国的女画家,据说她每天都坐在小木屋的房檐下,描绘着来观赏这一成不变美景的千变万化的各国游客们。

在斯特拉斯堡,最让我怀着敬畏之心抬头仰视的只有圣母大教堂。它可以说是全欧洲最宏伟壮观的建筑之一。这座用红色砂岩建成的歌特式教堂始于12世纪,到15世纪中叶,开始补建单座塔楼。其142米的高度,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超过了吉萨金字塔的高度。走到教堂前,雄伟的教堂越显高大,对周围环境产生强烈的压迫感。其周边建筑感觉全在其脚下。走进凝视教堂的外延装饰,美的令人窒息,使人感叹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发展已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教堂,庄严肃穆的气氛,立即笼罩了身心,烛光烘托的神圣氛围荡涤着心灵的污秽,虔诚的祈祷与真诚的忏悔,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圣徒们在这里找到了灵魂的家园,共同的信仰可使仇敌为友,使亲情更亲。在这宗教的圣殿,我也希望是一名prayer,将内心的苦闷和对未来的向往向圣母一一倾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