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初访英伦

标签:
旅游 |
分类: 欧洲之行 |
08年阴历大年二十六从旧金山急急赶回国内,开始加入春节前的送礼大军,实际上每次过年都是节前比过节要忙,等到真正过节了,也就松下来了。
每年在英国举办的亚洲商品博览会和伯明翰春季博览会,都是在中国的春节前后举行。为此我已经连续两年(07年,08年),在英国的繁忙工作中度过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今年又不例外,而且还赶上年三十的航班(09年1月25日),真是无奈之行。
由于这已是第5次去英国了,早已没有了新鲜感和期待感,提前两小时来到北京机场,顺利办好所有的出境手续。伴着部分团员兴奋的说笑,我只是尽量让劳累的身体放松,坐在候机厅闭目养神。年三十出境的旅客并不多,使我有机会一个人占了靠窗的两个座位,这样就可以将后背放直,躺下休息。但近12小时的飞行,仍然使人疲惫不堪。
国航的班机于伦敦时间下午4点左右到达希思罗机场,当我随着人流走到移民厅柜台前,又让我想起了08年1月在这里遭“滞留”的尴尬局面。
至今我已经走访了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各国的移民局,次数累计达上百次之多,但仅有两次遭到移民局“滞留”。第一次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记得那是在05年的3月份。我从洛杉矶飞到墨西哥去度假,在过移民厅时,前面的美国游客都很顺利通关,惟独当我递上中国人民共和国护照时,墨西哥移民官马上表情严肃起来,将我的护照翻了又翻,看了又看。好象还是拿不准是否有问题,干脆将我的护照交给了当班的上司,而他继续处理排在后面的旅客。这个当官的看了我的护照后,让我站在一边等待。他拿着护照跑到二楼的办公室,又是复印,又是用仪器检验,我从二楼办公室宽大的落地窗看的清清楚楚,几个办公室的官员拿着我的护照在开会讨论。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那个移民官才从2楼办公室下来,
将护照还给我说:“你可以走了”,
我没有接护照,而是问他:“我的护照有什么问题?”
他说:“没问题”。
“那为什么其他人顺利过关?而我的护照你们要拿到楼上去进行这样的检查?这是不是对中国护照有偏见还是歧视,请你给我解释清楚。”
我说的声音很大,是为了给后面排队那些美国佬听。移民官看我不好对付,有些慌神,连忙no ,no 的否认,已经语无伦次。这时又有两个移民局的官员过来帮忙解释,一个说这只是例行抽查,不存在歧视。另一个说,因为护照签证页上的照片不清楚,我们只是核对一下,并且连连说sorry。最后我是趾高气扬的进入了墨西哥国境。
第二次“滞留”是去年在英国,当时接待我的移民官是一个50岁左右的女性,看脸庞就知道是一个满富阶级斗争表情的阿X(即印度裔或巴基斯坦裔的英国移民)。
她面无表情的接过我的护照,理都没理我“How are you, ma’am”的问候语,开始翻看我的护照。当时我的英国签证是07年秋天去苏格兰度假时拿到的半年多次往返签证。此时入境签证已快到期,所以她第一个问题就是:
“你的签证快到期了,为什么这个时候来英国?”
答:“因为英国是在这个时候举办Asia Show 和Birmingham Spring Fair”
又问:“你上次来英国是干什么?”
又答:“参加Birmingham Autumn Fair和去Loch Ness(尼斯湖)寻找水怪”
又问:“为什么要从伯明翰去法兰克福,而不直接回中国?”
又答:“如果你要能给我从伯明翰直接飞到北京的班机,我就去改票,不飞法兰克福了”(当时伯明翰没有直接飞中国的班机)。
对方气的脸色已由黑变白:“Wait here,We need to check your record”(等着,我要去查你的记录)。她向我下完命令后,就消失在办公室的走廊里。
“Go ahead”(随你便)。我回应了她一句。
过完了嘴瘾后,但还是要面对现实,我只好找了个长椅坐下来,耐心等待。好在不到10分钟,她拿着我的护照从里面出来,一边递给我一边说:“Welcome to Great Britain”.但我从她的表情得知,她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正相反。
今年也许是因为温总理来访,也许是因为中国的大年三十,我们的过关非常顺利。整个团队的通关时间比我去年一个人的通关时间还短。
到酒店安顿好后,天已经黑了,我带着大家直接奔赴伦敦市中心的中国城吃饭。尽管此时下着雨,天气又湿又冷,但唐人街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节日气氛异常浓厚。各餐馆已是高朋满座,以至于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座位。大家坐在这异国他乡,举杯换盏,吃了一顿伦敦风味的春节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