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画家画麻雀精品欣赏

(2007-01-16 17:41:39)
分类: 艺术评论

叶落见藤乱  天寒入鸟音

——当代画家画麻雀精品欣赏

 

唐皎然僧在《裴瑞公使君清席,赋得清桂歌送徐长史》一首诗中有这么几句:“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义。白云遇物无偏颇,自是人心见同异。”说的是不同的人因其心境的不同,在面对同一事物时,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心理反应。这句话用于艺术创造心理学,倒也是非常恰当的。比如说麻雀这个平平常常的小生灵,在不同画家的笔下,其性格、意趣就十分地不同。

1936年,内战和日本侵略处于风雨交加、危机四伏的状态,本来已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此时已不得不离开北平转往阳朔避难。在阳朔,徐悲鸿虽然受到李宗仁的礼遇生活是不错的,但是,他哪里能过得那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日子!而是时时刻刻心系着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牵挂着中国人民的痛苦。于是,在这样的一种心情下,他创作了《晨曲》、《雪》和《逆风》等作品,以寄托他对时局的忧心和对和平的渴望。比如《晨曲》一画,在寒风下冷列地向一边倒着的树枝,象征着强敌入侵加给中华民族的为危难;而满布于树丫间惊魂未定的麻雀,也好象觉得只有躲在这偏僻的小院里,才能够享有一点生的安宁。《雪景》一幅,画面上方以灰墨染出的天空,好似徐悲鸿对时局的艰险所怀有的有心忡忡;而画面主体用浓墨粗笔写出的大树,则象征着一种人民团结抵御外寇的民族力量;有这种力量在,纵有黑云遮天,鸟儿依旧能感到一种有庇护的安全感。《逆风》一画,则寄托着徐悲鸿固知战争的危险,但却毅然要为民族战争做一点自己的贡献的决心。总之,读这些画,不禁使人想起韩愈的诗《苦寒》来。这首诗写到:“啾啾(jiu)窗间雀,不知已微纤,举头仰天鸣,所愿晷(gui)刻淹。……其余蠢动俦(chou),俱死谁恩嫌。伊我称最灵,不能汝覆苫(shan)。悲哀激愤叹,五脏难安恬。中宵倚墙立,滔泪何渐渐。……”因此,这几幅作品的造型是严肃的,笔墨是冷峻的。

而赵少昂的《清影摇风话晚凉》、《独立话秋深》、《吟风韵更长》、《雨余零落不禁秋》等以麻雀为主题的画,则又是另一番诗意境界。

赵少昂,1905年生于广东番禺。15岁时,入岭南画派宗师高奇峰创办的私立美术学馆学画。1929年,即有作品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第一届美展。后移居香港,曾游历新西兰、葡萄牙等国写生办展,在东南亚一带影响很大。

赵少昂一生大部分时间生长于岭南。而岭南是我国最早接触西欧文化影响、并在中西融合上达到很高程度的地区。而美术上,注重写生,重视色彩,以及高度成熟的中西融合表现技法,则成为当今岭南绘画的主要特点。比如,此处所展示的几幅以麻雀为主题的绘画,色彩绚烂,形象写真,尤于表现外光环境下花鸟形象的变化最见功力。然而,与徐悲鸿的麻雀画所不同的是,赵少昂眼里的麻雀,不是饱受战争炮火摧残的、惊魂未定的逃难者,而是心情灿烂,富有诗意情怀的爱情使者。如《雨余零落不禁秋》一画的境界,虽说是已经到了秋寒的季节,但麻雀的相依相恋和月亮的光感,却又象春日的花间月下,其意之暖融融,简直令人向往。《清影摇风话晚凉》也是这样的一种情景,其鸟的欢快,画面颜色的温暖,丝毫让人想不到秋风晚凉的感觉。

是的,麻雀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生灵,它喜欢合家欢乐,喜欢情意绵绵,因此,它比我们人类不知要幸福多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