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另一个自己

分类: 平淡岁月 |
——小记书法家曹恒泰老师
文/素心
人生就是另一种遇见,自己和自己的遇见。
素淡平常的日子里,可亲可怀的日子里,满心满怀快乐的日子里,在那个斗大的陋室里,总会看见那个微胖的身影,或躬身挥毫,或静坐独饮。而那个沾满了笔墨残迹的长方形桌上,陪伴他的,永远是数支被写坏了的毛笔,凌乱的宣纸,倒满了墨汁的青花瓷的碗。这些,如同他一生一世的恋人,见证着他日常无数的喜怒哀乐。当然,还有那个总是咿呀咿呀唱个不停的录音机,很小,唱出的歌却总是无限的动人,端然的泄露着光阴中不可抵挡的孤独,在时光的缝隙里填补着岁月里看得见却不愿说出来的寂寞。
一个人可以孤独,但精神怎可以寂寞?
在精神的世界里,没有谁能与之同行,只有共鸣,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得了自己的才华,所以艺术家大抵都是孤独的。活在尘世里,却没有让尘世走进他的心里。曹老师的《心经》,好看得让人销魂,每个小小的楷书都是前世的精灵。凝神驻足观望之际,我想起席慕容很久很久以前的那首诗:
……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
在某些方面,艺术都是相通的,诗歌的意境和书法的境界,在某一处自有其共通点。而与小楷风格截然不同的是,曹老师的草书。他的草书,是狂草,是疾风暴雨,是突如其来的龙卷,是雷霆万钧之际的闪电,像是被施了魔法似的,看似肆意张扬,却又有着难得的收敛风骨。越是放肆的东西其实越是收敛。若神灵赋予灵性,草书多么像是一场灵魂的舞蹈,跳得好便是艺术。多年来,从怀素、张旭和黄山谷之草法中汲取的营养,使得曹老师的草书极其的洒脱豪放,而从董其昌的书法中习得的精髓,在多年的潜心历练和临摹中,又形成了曹老师独特的风格,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如此看淡一切世间名利之大气的情怀,终是难得。
曹老师的狂草有一种仙气,许是上天赋予他灵气太多,仿佛怎么用也用不完。要不然,何以解释他日日夜夜对书法的痴迷。即使在俗世里,他有着一份让人钦佩的警界的工作,可闲来之际,他亦会用钢笔在空白的A4纸行不停的写写写,写写写个不停,真是喜欢到心里去了呀,已经不能阻止自己这种下意识的动作了,已经渗透进血液,摧枯拉朽般的生死般的缠绵进骨子里去了。这是一个人与自己的爱恋,与自己的轮回,与自己的捡拾,与前世的自己的一番重逢。
喜欢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天长日久的喜欢到了一定的成度,便已成了痴。我极喜欢的《蒋勋说红楼梦》一书里,蒋勋老师如是描述:这个“痴”字,在美学上的解释是这样的,理智逻辑无法解释的现象,就是痴。但凡看到曹老师写字,熟悉曹老师的人都知道,书法便是曹老师的心头好,也是他对生活迷恋痴爱之所在。每逢跟随先生驱车至曹老师工作室,只见他,不是在静静品茶,便是在奋力挥笔,朋友来了,便小语几句,说得兴致来了,提笔就写,一个长篇,四篇幅的长条,一气呵成,就几分钟,妙哉妙哉。
站在曹老师一侧,看着他手起手落挥笔飞舞之际,便会惊觉现今这浮躁的社会风气根本就阻碍不了曹老师,对内心有艺术追求的人而言,内心的世界会凌驾于外在的物质世界。而当笔墨在宣纸上赫然呈现出一片气象万千时,这陋室周遭的氛围便立刻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意味。这意味中包含了提笔的瞬间,有缺损,有节制,有完美,有步步紧逼,也有步步为营。一旦炉火纯青,便是人世间最完美的历练。也正是这意味,本是平淡无奇的日子便陡亮出不可阻挡的光芒。那一刻,内敛的光芒在曹老师的身上熠熠生辉。一个人就是这样把自己活出了光芒的样子。每一个人的字都是他自己,在狂放与克制的草书里,删了繁就了简的是,曹老师邂逅了另一个自己。
我其实已经看过好几次曹老师当场的书法了,当下只觉得震撼。也许我对尘世中美好的东西太敏感,经常会感觉自己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那种无法抵挡的无力感,只能静默欣赏便觉最为虔诚。数次看见曹老师挥笔的刹那,瞬间将时光凝固,也将那些哀愁、悲欢、枯荣、火焰、沸腾化成了静默的力量。可前不久,明明曹老师才装了心脏支架不久啊?不曾想,曹老师反倒活得比以前更加纯粹了,单纯得只想与书写同行,甚至同生共死。在俗世的世界里,以这样一种单一的喜好方式历练着自己此生最唯美的修行。
文人的修行,大抵不过是与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事情风花雪月一场罢了。曹老师虽然在红尘里有着一份穿着警服的工作,但说到底,内心还是极具文人的情怀。他用这样一种内心的柔软来抵挡世俗风雨中的坚硬和侵蚀。名字大多是一个人的灵魂,恒之一字,注定了这样三生一世的宿命,曹老师,注定是为书法而生,为小楷,更为狂草。
对书法的执着,数十年如一日对自己喜欢事物的专注,对平淡岁月的忍耐,这样一份日常的真心,对内心所追求的痴迷,才是,生命最为精彩的,惊天动地,也是,能能打动人心的,铁马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