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容易被女儿激怒的妈妈的求助:

(2016-06-07 23:54:30)
分类: 旅游札记与网络情缘

一位容易被女儿激怒的妈妈的求助:

 

你好!经常看你的博客,常常觉得你和女儿的相处很好。可我好像经常被女儿激怒,以至于会揍她。我应该如何心平气和,我也不想揍她,我知道那样不好也不对。我们也经常沟能。今早,我突然感觉到有可能是我对她的偏见导致我的情绪恶劣。她说她要系红领巾,让我自己关门,平时就是她关的。我出门前看时间已经快来不及了。我火又串出来,但我后来不经意听到她说:要把领子竖起来。才意识到,她并没有什么恶意。我还和她说不关门,你自己走路去。感觉自己心理有些愧疚。看来我经常把她想得太叛逆了!呵呵!和你说完我心情好多了。谢谢!就是你没回复,我也很高兴,我两大发现自己的问题了。 

 

飞舞回复: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在电脑键盘上手指快速飞舞的间隙,看到了博客纸条里飞来的两条消息。一般,像这种情况,遇到一些在育儿当中迷茫或者因为各种各样问题不得要领的妈妈们来求助的话,我总会很耐心的会告诉她们,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以及该如何解决。期望以己微薄之力,能借助博客这个平台,帮助到更多的妈妈们,那这样,就是世间最好的事情了。

 

这位妈妈的来信里面,虽然只有短短几行,但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容我细细解析和分析。

 

第一,   经常看我的博客,觉得我和女儿相处得很好,可是自己好像经常被女儿激怒,以至于会揍她。

这里凸显一个问题,就是看别人总会觉得很容易,看自己往往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这个就像成功学,市场上那么多的成功学的书,怎么看别人都是那么容易成功,轮到自己头上,就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儿。其实,这个看到和做到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就如同耳朵到脚之间的差距。要是耳朵听到了,脚步迈开了,才有可能有机会去做到,迈不开腿,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一样的道理。和孩子之间,若是没有情感储蓄,是很难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的。所以,建议这位妈妈多和孩子相处,不是呆在一起就是了,而是提高相处的质量。相处的质量就是,以孩子为主,站在孩子的位置,考虑和孩子有关的一切问题。

 

第二,   知道自己该心平气和,也不想揍她,但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人,本来就是一个佛魔共存的物体。翻手为佛,覆手为魔。外表是佛,内心的魔却一直潜伏着。你控制不住自己,就说明你自己缺乏自律意识。你自己都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你又如何能听清孩子表达的意愿?静则生慧。

 

第三,   经常沟通。

沟通是有区别的,有效和无效之差别。妈妈如果不懂得说话的艺术,孩子就会反感。很多情况下,妈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我是为你好。这句话不知谋杀了多少孩子的内心,我们都是在这样的语言下长大的,但是,有没有想过孩子内心的感受?现在我最讨厌的就是听到这句话了,在我还没有足够智慧的时候,我一听到这句话,在心理上我就已经后退了,我原谅你了,你都是为我好,但恰恰是这样的一种方式,让我在后来的很多岁月里,委屈了自己,因为我觉得你是为我好,所以,我看重了你的话,却失去了我自己,我不敢放手做我想做的事。我渐渐长成了你所喜欢的样子,却并非是我自己喜欢的。所以,后来在和女儿的相处中,遇到这种情况,我的态度是:“我尊重你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但我保留我自己的意见。”因为伏尔泰曾经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第四,   对孩子有偏见。

人总是站在主观的位置看着客观的世界。这是刘墉的儿子刘轩去哈佛上的第一堂心理课的第一句话。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可想而知当时给我的印象有多深刻。换的通俗一点讲, 就是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位置考虑问题,哪怕我们面对的是孩子,尤其是自己的孩子,那么宝贝的孩子。你对孩子的偏见,实质上源于你对自己的无知,恕我讲话直接。因为你不知道你是谁,虽然名义上你是孩子的妈妈,但是你并不真正理解“妈妈”两个字的含义。所谓的“妈妈”,就是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在外受伤或者受到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时,想到你心里就会觉得温暖,想要跟你第一个倾述的人。或者是有什么好事,哪怕是一丁点的事,都想立刻跟你分享的人。问一句,你是吗?

 

第五,   心有愧疚。

那是因为,孩子是一面镜子,让你看见了内心的不堪。对孩子的偏见,让你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虚弱无力。因为育儿方面,你缺乏有效的方法。所谓有效的方法,就是,智慧。

 

祝你好运!

                                                                                                                           2016-05-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