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与影视笔记 |
世上最好的情感,便是爱(1718)
文/素心
寒假里闲来无事,翻阅《读者》看看。看到李汉荣先生的一篇《对一只蝴蝶的关怀》,未免不由的心生触动。
大意是在某一个只想读书或者写作不想出门的日子,不知什么原因,李先生还是出门了,结果看到了意外的一幕:在河边,两个小孩救了一只落水的蝴蝶,不仅救了蝴蝶,俩孩子还为蝴蝶今后的生活考虑,除了让蝴蝶在阳光下晒干翅膀,还用几片树叶为它搭建了避难所,避免被其他贪心的鸟啄了它……李先生目睹了他们救援这只蝴蝶的整个过程,由此联想到世风日下的当今社会,也包括社会中的我们,被冷漠的沙漠蒙上了厚厚尘埃的人们,又怎及这两个孩子的纯真,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
引用文中李先生的一小段文字: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试想,孩子们在拯救一只受伤生灵的过程中,内心洋溢着怎样纯洁的愿望和爱的激情,这种内心体验,本就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化作他们宝贵的精神资源和美好记忆。在培植美好事物的时候,内心的愉快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带来的,你给世界带去了一点希望,同时你的生命也被这点希望之光照亮。
这段话简直是这篇文章的精髓,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似乎需要将它咀嚼好几遍,我才能够细细且认真的消化一样。然后突然之间灵光一闪,就出现了本文的题目:世上最好的情感,便是爱。
我在反复看这段文字,并在心中默念无数遍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了孩子。不是一样的吗?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内心的欢愉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带来的,我们给国家和社会带去了一些希望,同时,我们的生命也被这希望之光照亮。只是,这样的想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是停留在养育孩子之初。因为在孩子3岁以后,有些父母会因着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塑造孩子,结果,很多的孩子就长成了父母想要他长成的样子,唯独不像自己。
网络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孩子出生伊始都是原创,长啊长就长成了盗版。虽然只是玩笑话,读来却未免让人深思。这里引射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育其实并不是个简单的问题。教育的难,难在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无法用同一种方法来教。有人说,一个笨老师用一种方法教五十个孩子,一个聪明的老师用五十种方法教一个孩子。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怎样做还是要见仁见智,但是,对于父母来说,能有这样的耐心的,少之又少,毕竟,这是很磨练一个人的心智的。
回到开头的话题,爱一个孩子不难,难的是无论孩子好坏都爱他。再回到本文的题目,世上最好的情感,便是爱。只是,我们很多父母都对爱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首先,如果只是吃好喝好,那和养猪相差无异;其次,父母对孩子的爱便是,一定要强求孩子干什么做什么都要顺遂父母的意愿,还美其名曰为,我是为你好,打着爱孩子的名义,用孩子不喜欢的方式强求,这是爱的变异体,已经不是爱了,是欲望了,这是教育的魔鬼。用自己对爱的理解的偏差去教育,后果不堪想象。为什么社会上那么多的负面事情,就是不当教育的后果。
当然,这是我的理解和认为。孩子,是我们每个父母最好的作品,也可以成为我们最差的作品。一切权衡,都在我们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实践教育中。我女儿小时,我一直对她说,你是妈妈最好的孩子。有一次,无意中翻到孩子小学时的作文本,上面写着:小时候妈妈一直对我说,我是她世上最好的孩子。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很喜欢。我想,小时的喜欢,长大后就会成为感动,因为这十几年的情感浸润,如同种子发芽,渐渐从小树成长,向参天大树靠拢。我相信,即使我没有任何其他的作为,只要我一直这样对孩子说,假以时日,孩子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每个生活的坎口,她一定会想起这句话:你是妈妈最好的孩子。也会以此来约束自己要求自己或者自律自己。
一篇读者上的文字,让我想法甚多,有时候,甚至觉得,是阅读文字的爱好拯救了我,或者说是引领着我,指导着我在生活中如何去看待世事,或者是教育孩子。台湾的李欣频老师也曾经说过,阅读救了她,她甚至能一天看5本书。
感谢生活中赐予的一切,感谢李先生的这篇文字,也感谢这样一个感恩生活的自己,让我内心充满了热爱生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