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容易被自己内心的想法所欺骗
(2016-01-07 08:19:30)
标签:
自我教育 |
分类: 平淡岁月 |
我们总是容易被自己内心的想法所欺骗
文/飞舞
闲来总是没事儿翻几下《读者》,翻到最新的一期,看到一篇三毛的《你的那双眼睛》,读来未免不禁有了些许思考。那个热爱漂泊的女子,风一样飘逸的洒脱的女子,总是在旅途中,遇到许多事。像她这样敏感的女子,自然免不了总是倾听着内心的声音,跟着内心走。也正是因为执着于内心的想法,很多时候被自己所欺骗。
说是三毛在1982年的冬天,飞来飞去,最终抵达墨西哥城。这是她长途旅行的首站,这是一个很适合她也深得她喜欢的城市。说喜欢,是因为在墨西哥城内,有一个“玫瑰区”里,那些披风衬衫裙子毡子等等的东西,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使得三毛流连忘返,完全忘记了长途旅行的禁忌就是买东西。而当她大肆的采购之后,转身看见了一个卖铜器的少年,瞬间被那个少年忧伤的眼神所吸引。她很想帮他,至少买一些他的东西或许能够帮助到他,但是,因为之前的狂买,旅行箱已经没有任何一点空隙可以再装进什么东西了。于是狠狠心,转身踏上了中南美的旅途。半年之后,终因内心一直惦记着那忧伤的眼神而返回墨西哥城,觉得于那少年,她因为自己没买他的东西,内心的歉疚折磨了她半年之久。于是,回到墨西哥城的她直奔那个摊位,少年依旧,忧伤的眼神也依旧。这一次,她买了少年摊位上两只紫铜的壶,心,终于在一手交钱一手拿货的过程中得到了些微的自由。但是,临走时,忍不住回头一看,却发现少年眼中的忧伤依旧在。蓦然明白,他的哀愁和悲伤其实和买卖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样一想,心里反而比半年前的歉疚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无独有偶,旁边一篇严歌苓的《书祸》,也是。因为爱看书,经常遗忘东西;因为爱看书,经常坐过站;因为爱看书,因为惹出些许哭笑不得的事情。
三毛是个敏感的女子,自然比较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严歌苓也是一个敏感的女子,却因为特别爱好看书而被书所迷惑,乃至陷入得不得了。
对于三毛,对于严歌苓,我都很能理解,也很是感同身受。在她们的文字中,我直截了当的看到了她们当时的那个时刻那个景象那个状况。说理解,也许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文人感觉。说感同身受,因为在我身上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尤其是看书错过站。这一点,但凡爱书之人,只要是像我一样无论怎样的出行,都会随身带一本书的有这个习惯的人来说,都会犯过这样的错。其实,内心是有警醒的,知道自己是在哪站下去的,但是,看书看啊看就看进去,一旦看进去就完蛋了,完全置身于文字所营造的氛围里,掉下去了,看完再抬起头走出那个氛围时才发现,我这是到哪儿了呢?
以前一直觉得能够把文字驾驭得轻车熟路的人,是很让人羡慕和敬仰的。因为,中文字就这些,却因为经过不同的的组合,在她们的手里就有了让人羡慕的结果。说羡慕,也无非是她们把很多我们说不出来但是感觉得到的那种感受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给表述了出来。如今,在我对文字也有一定驾驭能力之后,才发现,其实,这样对待文字的敏感,其实是对生活的一种敏感,如同三毛对于那个眼神一直忧伤着的少年的惦记。不是惦记少年,而是那个忧伤的眼神,让三毛一直牵挂,为自己没有及时买他的东西而歉疚。如同严歌苓的敏感,瞬间被文字所牵引,是因为内心对文字的执着,在眼神一碰触文字的刹那,立即远离现实世界,进入另外一个文字所营造的非现实世界。因为这样的出离心,乃至弄出了很多哭笑不得的事情。
我们总是容易被内心自以为是的想法所欺骗,说到底,是因为对自己的内心太执着。可是,若是不执着于内心,我们又怎能找到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