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成本”四字带来的思考
(2015-04-17 08:19: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平淡岁月 |
“沟通成本”四字带来的思考
文/飞舞
已经很少看微信圈,也只是偶尔看一下,让自己学会适可而止,不然的话,手机拿在手里,没完没了了。却也只是在偶尔的时间段里,浏览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看到了“沟通成本”这四个字,一下子惊觉。
记得去年还是前年,和要好的同事一大早到大剧院去排队,只为买讲座的票子。结果7点出发的我们,到了那里8点左右,却惊讶的发现,大剧院那里排队的人已是里三层外三层。在排队的过程中,还惊讶的听闻,排在前面的人,有的是昨晚半夜就来排队了,哦,my god!这个未免也太夸张了吧,让人心里顿觉不值。但是我们既来之则安之,怎么办?总不能来了马上就走吧?定下心排队,前后左右稍稍聊上几句,却发现,这样排队,简直毫无希望,因为大剧院方面规定只有前几十位才有可能买到优惠的套票。我和同事轮流排队时,往前去探了探“军情”,发现排在我们这个位置和排在我们后面的,简直是毫无希望。即便之前排队的时候已经心忐忑忑了,但是,一大早赶出来还是有点不甘心的。半个小时以后,同事立即说,不能再排了,这个时间成本太厉害了,得不偿失的。当即止损,我们俩打道回府。大不了就不看,没什么了不起。即使排到了,如果在明知毫无希望的情况下继续排队,不仅时间耗损了,还让自己心情也不好了。同事是教数学的,她的果断止损让我明白了,时间成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我的老师,那个上海合唱界赫赫有名上海滩上名气不小的指挥王老师,他曾说过一些话,我记得的。他说:以前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和人争论,非要最后一句话是他说的,那时年轻气盛嘛,现在到了这个年龄,遇到人家想和他争论的,他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因为没这个必要,也不再抢着一定要说最后一句话了,最后一句话就让别人去说吧。初初一听,我当时真是认为,不和别人争论,这不仅是一个修养极好的体现,还是一个人很有智慧的表现。当初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在我的生活中,自以为是的修行,呵呵,基本上也是有意识的要求自己这样去做的,但是,我忽略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隐藏在这个后面的问题,就是——沟通成本。哎呀,想来我真是愚笨,知道,但是从来就不明白,可以清楚的用这个四个字来表达。
4月5日,普陀区光新路的中一大厦,有个咨询会,是关于美国来的一个校长来上海招生,招收一些初中生如何去美国上高中的介绍和推广。我兴冲冲的和朋友一起去了,带着各自的小女,去见识一下也好,我经常会从别人的说话中受益。只听得那个校长说,在那里有些很好的高中,若是有中国家长问,你们学校排名多少?只要这样一问,立马pass掉。为何?因为沟通不在一个频道上的,无法继续的,好与不好不是讲排名的,而是讲是否适合你家孩子的。沟通不在一个频道上,我明白的,就是不在一个能量循环的通道内,这样的沟通是很累的,所谓的鸡同鸭讲,我们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就是很多时候,在家里也会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在一个频道上的谈话,也显示了沟通成本这个概念。
既然明白了“沟通成本”这个概念,那么很多时候就能一目了然自己要做的事情,要交的朋友等等之类的事情。一些无效社交,一些无效的时间浪费就可以适当的避免了。
之所以对这四个字非常的敏感,因为明天周四晚上就要开家长会了。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开一次家长会,从预备开始到现在初一,已经三次家长会开了,我也做了三次精美又细致的PPT了,但是这个初一下学期第四次的家长会,我内心里有点不太愿意做PPT了,原因也是和这个“沟通成本”有关。
我一直认为,学生身上的问题,其实都是来自于家长自身的问题。所有孩子身上的问题,都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到根源,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我带的班级,有些特殊,都是外来户口的孩子。孩子是挺好的,家长有的也挺好的,但是我传递给他们教育上的理念,有的听懂了,有的是听不懂,这毕竟跟文化程度有关系。有的听懂了,但是做不到的也有,听懂了做到的也只是少数,听不懂的,就让孩子任其自由发展。虽然我们班的孩子,从预备到初一,有家长反应,一下子觉得孩子似乎长大了,懂事了,还沾沾自喜的跟我这样的说。我不以为然,但是也看到了这沾沾自喜的背后,家长一直以来的随意放手,让孩子随意生长的弊病。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树苗,小树苗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要长出一些歪枝歪桠来,总得修修剪剪,才能发挥树苗的最顶端生长优势。
其实和家长之间,也是一个沟通成本的问题。他们认同我的教育理念,也实际的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变化,但是于他们自己本身而言,做得到和做不到则是另外一回事。我曾跟他们说过,好好对待孩子,就是好好对待我们的明天;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爱就是陪伴,过了这个有效期,孩子不需要我们了,那个时候,便有很多的遗憾产生了,但是已经晚了。认同,不代表就能做到。人性的弱点人皆有之。
有时候,同事之间,很多情况下也存在这种不愿沟通的问题。市里规定每个教师三年之内一定要晒一节录像课在网上。既然有这个规定了,那么学校就要完成这个任务,任务下达到每个教师这里,需要先注册。就这个注册问题,有的很容易,有的很艰难。我也是在别的同事提醒下完成,还比较顺利。有一年纪大的同事,怎么注册都不行,又固执,话又特别啰嗦。纵然我有再好的耐心,我都不愿多帮助他,之前当然也帮他看过,我说了怎么进入页面,他却按照自己的思路打开他所认为对的页面。三遍一来,对不起了,你自己弄吧。这个沟通成本太厉害了,既然你让我来帮你,却又固执的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那就只能按照你自己的思路去前行了。有时候想想也难怪学生会听不懂老师的话了,就是老师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用悲催两字来形容。好在,我不以为意。
一个上午,四个字,衍生了一些这样的思考,也许,昨夜无意的浏览,恰好是上天注定提醒我内心的惊觉,也好,明白总比不明白,或者说不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要好得多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