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桢同学箍牙记之五因为牙齿衍生并思考些许事
(2014-11-27 08:19:30)
标签:
教育 |
分类: 育儿随笔 |
文/飞舞
清早6点40分,已经出了家门。一路步行,速度稍快。清晨的天气稍有凉意,不过还好。身旁的小女昨日箍牙,昨夜牙疼,早早睡觉。今早还有点疼,闭着嘴唇不愿开口。
照例,先去食堂,惊讶的发现,步行的我们竟然是第一个到的。而往常骑车或者坐车的我们,却总是比步行慢了几个拍。与此同样的,昨上午因为箍牙的缘故,第四节数学课没上到,但是作业还是有的。正担心她会数学题做得乱七八糟,不曾想,她的数学老师说,今日数学练习册,全班只有6个同学全对,亦桢童鞋是其中之一,让我有点小小的惊讶,要知道,往常不曾拉下一节数学课的她,却没这么好的表现。又忆起过去的某个日子,是她第二次拔牙,中午还不能吃饭,又饿又疼的她下午第二节课一下课就跑来我办公室拿止疼药吃。第三节课老师还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结果那次的分数超级的好。因为每次的测验数学老师都会在试卷的分数旁画上一个圈,圈里的数字就是班级的排名。那次牙疼之后的数学测验,班级排名第二,让我内心欣喜之余也大跌眼镜。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课全部都上到了就一定能掌握或者掌握得很好,偶尔因为不可为的因素,也许会让人更专注于自己曾经丢失的课程,因而花费更多的注意力在上面,结果自学的效果反而比上课的效果要好,因为上心了。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记得,她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去外面展演,要整整一天。给班主任请假,班主任非常的支持,但是有个要求,就是一天拉下的课,在第二天要全部在学校里补上。这个自然没有问题,也是应该的。后来第二天放学回来,那个时候还很善于讲话的她告诉我,下课时间很吵,她在自己位置上做作业,根本就没听见旁边有谁在大声喊大声叫。事后同学问她,身边那么吵,她怎么就一点都不受影响。我趁机灌输“高度注意力”这个概念给她,同时也大大肯定了她的自律,尽管这是无意识的高度注意力。或许有老师威严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不管怎样,如此,却也体验了什么叫做高度注意力,且切身感受,实在是件太好了的事情。
想到这里,我又想起在《读者》上曾经看到的一篇小文,说一个中国的学者到德国去旅游。德国人的细致和精致是全世界闻名的。这是一个可怕的民族,可怕在于这个民族的认真。那个中国的学者说,在卫生间里,洗漱,突然看到非常光洁如新的面池里有只苍蝇,他想伸手去拿到掉,结果发现,这不是苍蝇,而是瓷砖,是做成苍蝇的样子。由此他豁然开朗,太完美给人的感觉是可怕,所以,德国人想出了这个办法,在完美中添加了点遗憾,如此,更好,在了然一笑中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智商。
昨日拓展课训练,合唱排练,对着学生说到嘴巴张大,吸口气就会感觉口腔里满满的,像是塞满了东西,但是,你看到的嘴巴里其实又是很空的。听上去很矛盾,感觉上又特别有理,矛盾与合理同时存在。中国人一向讲究圆,我比划着手势,不断的努力去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阐述这个满和空的概念。有点悟性的学生,我从他们的眼神中已经感觉到了,因为眼神是亮亮的,悟性差一点的学生,只是听着,还在思考,这个,我也在他们的眼神中感觉到了。又讲述了一下,由情绪带着去唱歌,而非只是为了会唱而唱,边说边用肢体语言去带动他们。事实上,这样一来,训练的效果在转瞬之间大大增强,尽管还不是最好,但是,只要有进步就好,何况,他们自己都感觉到了这个声音的美妙。我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声音的美妙和在不同位置充满变化性,从而来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我想起过去的那个周日,从厦门遥遥赶来玉佛寺讲课的悟明老师,他说,观世音菩萨,什么叫观世音?就是观察世间的一切声音嘛!然后一整节课,他都在用不断变化的声音来阐述声音在不同位置的可塑性,辅以肢体语言,辅以因为投入而非常享受当下的情绪,自然课堂效果好好,也带动了很多人的情绪。如此,甚好,给我自己的教学也带来很大的启示,原来我以往一直做得还不够,远远不够。换句话说,是把我做得还不够的好,呵呵。
今日阳光晴好,坐在办公室里,门口金色的太阳光反射在教室白色瓷砖上的光芒有点炫目。
心情很好的同时却也倍感压力,期中考试成绩刚出来,亦桢童鞋说好也好,说坏也坏,班级里一直是前十,年级里这次排名26,除却并排的,就分数本身,排在17。比上学期的排名有进步,只要有进步,就是好的。我一直觉得,和自己竞争,这是最好的事。追寻另外一个自己,这一直是我自己心里的目标。
如何确定以后努力的方向,我还得细细思量。她小时我注重的一切关于软实力的训练,如今看来其实都是很值得的,只是,在进入中学预备之后,有了个短暂的停顿。因为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些事,也和她时不时的讨论这样的事,遂决定是准备继续还是就此放下的问题。不认为一直坚持一定是件好事,凡事没有这么绝对,有时候停顿思考一下,或许更有助于看清方向。有些事情需要制定目标以后执着的去追寻,有些事情需要用宏观的眼光去观察,然后因地制宜随时随地调整。因为教育的本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时随地应该以人为主体,做适当的调整或者决定,这才是上策,也是最为明智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也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的问题上,我一直战战兢兢……呵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