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那湮没了三百年的传奇
(2014-10-01 08:19:30)
标签:
佛学旅游文化 |
分类: 读书与影视笔记 |
——《相见何如不见时》阅读心得
文/飞舞
青灯,古卷,佛影。
记下心中的仓央嘉措,记下自己的心。
上海的秋天,以最直接的猝不及防的姿态跄然而来,如同之前毫不商量的夏季。此刻,天色阴沉,细雨迷漫,满天满世界都浸淫在一片凉至入骨的气温里。昨日还闷得不得了,闷得难受,又热,今晨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让人有点稍稍的吃惊,却又觉正常。这个年代这个气候这个时代,不变亦是奇怪的,多变却成了常态。却也因此,少了烦躁时的焦躁,倒是多了一份清凉的宁静。除了凉风吹至我面庞的宁静,还有什么是值得我拥有的呢?
翻阅着手上的这本书,白色的封面如此圣洁,一朵莲花旁枝逸出,有种清淡的美,且美得非常的干净自然。许是心态老了,总喜欢宁静多过热闹。也喜欢热闹的,却并不是所有的热闹都喜欢,因为有了一眼洞穿人性的眼力,倒是觉得自己有时未免太过于清醒了,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悲哀吧!
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味道。前进还是后退,放弃还是坚持,之于生活,无论是书中的人物,那300年前曾经如此真切的出现过,在人世间悠游行走过的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还是300年后的我们,似乎永远在选择和被选择中度过。
这个暑假结束时,我迷上了马克西姆,那是一种巧克力。85%的微苦,74%的微甜,我在这两种味道中游走,时甜时苦,像极了我的这个暑假生活。生活永远会给你惊喜抑或是惊讶,无论好与不好,全在于自己的选择,或者是自己对待问题的方式。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素来我所敬重的王老师,暑假从俄罗斯旅游回来时,给小女买了个望远镜和巧克力。那个巧克力也很好吃,有点甜,有些许榛子掺杂在其中,口感就顿感香了许多。也是在暑假,携小女去西藏游走了一番,真真切切的去靠近了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一番。自然,这样义无反顾的前往,那一定是因为心中许久以来的那个神圣的愿望。那是我的梦想,梦想有朝一日,能如此靠近我所想靠近的地方,似乎这样的想法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幸福。人,若能时时靠近自己的梦想,这,或许也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清晨的都市雾气朦胧,夜晚的空气时常有喧哗流动。无论是谁,我们都如同一粒沙子一粒尘埃,湮没在时光和年月的冲刷中,即便裹起来藏起来躲起来,即便到了世界的尽头,有时也会盘问自己,这条路,往哪?是下一个轮回吗?
爱是一种修行,爱是一种轮回,爱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因为一首诗爱上一个人,因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而与仓央嘉措结缘。每每读到他的文字,总能想到空灵、恬静、飘逸、洒脱。这个多情又浪漫的男子,一生短暂却留下悠远绵长的故事,时时打动着我们善感易感的心,让我们总与他同在。每一个看到过他的诗的女子,都会在瞬间喜欢上他并且爱上他,不管时空已然相隔300年。爱是不讲年龄、身份地位和空间距离的。爱了就是爱了,近也好,远也好,对面相逢也好,天高水远也好,爱了就是爱了,毫无道理可以讲。咫尺天涯,唯心而论。
仓央嘉措,他位高权重,神圣不可侵犯,却又叛逆不羁,一心只想在山高水长里寻觅一份他心上想要的情爱与心动,而这样的遭遇,以及那点点滴滴的思绪,都成就了他与众不同的传奇性的一生。在布达拉宫,他是西藏最大的王;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这样不可兼容也不可相容的两种身份,如同合理与矛盾同时存在一般,如何平衡?不能平衡,也不可能平衡。或许,远离布达拉宫对他而言反倒是件好事了,只是,谜一样的往事不可追寻,终究碎了是,那些爱他和爱他的故事的那些人们。
佛陀释迦摩尼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经历了从繁华之极到淡定之极的蜕变,并非是他一出生就能洞悉了悟生命轮回的十二因缘,而仓央嘉措的注定成佛,自然这样的艰辛不可,避免也可早就预见。只是,夜夜流连于八廓街的各种酒肆之际的他,也早已注定他会成为一个失败的活佛。却因此因祸得福,上天赐予了他一个伟大诗人的身份,一个世间罕有的情人的称号。
爱,生生世世苦苦追寻着谁谁谁的爱情,生生世世苦苦眷恋着谁谁谁的执着,再多的思念再多的不舍再多的幻想,终究也只是心头的一抹温柔,遥远得无法用时间与空间丈量。
2014年8月17日,午夜,灯光迷离。站在八廓街的街头,夜色温柔,感受着现代时空的迷恋气息,却遥想着300年前的一切。无论如何,相见何如不见时,一切,尘埃落定。
从此,无论好与不好,心安。
是的,从此,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