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来看书小心情

(2014-01-26 20:19:30)
标签:

杂谈

分类: 平淡岁月

文/飞舞

 

随手拿过一本最新的读者原创,随意的翻了一下,看到俞敏洪的一小段话:

最近一段时间东奔西跑,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20天没有安静地读一本书,觉得自己的恶俗气越来越重。现代社会,大家都为金钱和权利奔忙,没有闲心,妄谈文化。也许再也不会有杜甫、李白、苏轼这样的人出现了。

这是新东方的创始人闲谈时,说文化是闲出来的。

 

初看这段话,我的视线停留在“20天没有安静地读一本书,觉得自己的恶俗气越来越重”。

 

我笑了,既有感同身受的真切感,又觉有点荒唐的可笑感。因为我曾深刻的感觉到自己3天不读书,立马刻骨的觉得自己面目可憎。这种感觉很让人难受。如同弹琴,如同唱歌,如同读外语,如同锻炼,都是的,一样的。也许是一种惯性,也许是一种天性使然。

 

朋友笑我,职业病。我张大嘴巴,惘然,哭笑不得。因为爱看书,并不是每一个做教师的专利,也有不爱看书的老师,而且数量不少。应该说,这是一种爱好吧,并非特定的教师的产物。我内心里有点小小的嗤之以鼻,哼,什么什么嘛,什么什么嘛,如果这是一种病,那也是一种痴。如果这也算是痴的话,那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痴,一种对自己的内心的痴,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痴。

 

《蒋勋说红楼梦》里说,这是一种“痴”。从美学的角度上来说,“痴”是理智逻辑无法解释的现象。因为蒋勋老师最擅长从美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用一种朝圣者的心情来看《红楼梦》里所有人物和家族的起起落落。因为他在红楼梦里读到了慈悲,又把这种慈悲转化到了生活中。他在《红楼梦》里转转回回,从小时妈妈给他讲故事起,到最后自己的感同身受的去倾身投入,再从书中现身,来解读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一切。也就是这样,一个“痴”字,得到了最完全的淋漓尽致的解释。

 

田艺苗,音乐学院的老师,她在她自己的书《靠谱》里面说,闲来看书,累了看书,高兴了看书,疲累了看书。她想不出来,这样的一个年代,业余时间,除了看书,还能干什么?

 

那次,有个网友姐姐给我留言,被我的一篇随性文字所感动。因为我说,给自己一本好书,是对自己的奖励。事实上的确如此,我喜欢看书,那也是因为我在文字中汲取了很多的精神养料。这种养料帮助我度过了很多难堪痛哭甚至难熬的时候,或者是孤独的时刻,或者是难耐的时间,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平淡的流年最经不起的就是时间的侵蚀,慢慢而又淡淡的,将人的意志力腐化掉。所以,这个时候,文字就成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它能帮助人度过很多无法言述的时刻。所以,很多时候,我的寂寞耐受力就是这样被文字给训练出来了。也因为这样,我从来不会感到寂寞,我倒是因为这样,爱上了寂寞。

 

闺蜜说我,一个爱上寂寞的女子,一定是个很热爱生活的女子。

 

我想是的。我热爱生活,但是经常冷眼看世界。在我时常冷漠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火热跳动的心。也许这样的冷漠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的表现吧。画家刘墉在他的书里提到,初到纽约,看到纽约客的外表那么冷漠,但是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实不然。我们往往站在主观的位置看着客观的世界,这是哈佛心理学课程第一节上强调的第一句话,也是刘墉的儿子刘轩去哈佛上课第一次就呆掉的一句话。

 

午后的闲暇时间,友人谈事,我在一旁拿着原创,因为俞敏洪的一小段文字,刹那间思绪就飞扬了起来。抿一口友人亲手泡的茶,口齿留香,十指在键盘上快速的飞舞,起起落落,只听得耳朵里“嗒嗒嗒嗒”节奏错落有致的声音。友人和朋友在聊事,我在码字。不知道是谈话成了我码字的背景,还是我的码字声音成了他们谈话的衬托,此刻的窗外,马路上车来车往,高架上车速飞快。钢筋水泥的城市,冬季特别的萧条,也许,窗外的一切,才是我们的背景。如同《剧院魅影》里的戏中戏一样,他和她在谈话,我是他们的背景,而这一刻的窗外,亦成了我的背景。

 

阳光已然西斜,这样的角度预示着这样的一个平常的日子又将很快的过去。

 

我今天做了什么啊?我今天有没有虚度?我今天做了什么能够让自己看得见的事让自己安心的?我在内心里问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