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二五培训——合唱培训小结

(2012-07-06 20:40:44)
标签:

choir

分类: 教学案例随笔感悟工作

文/飞舞

               

    第一次在林振地老师的讲座中,聆听到了一个关于气息的最美的解释:

 

    唱歌时,可以想象自己是棵大树。大树的树根怎么样?很大很结实,也很扎实,牢牢抓住大地,它的根系特别的发达。这是一种想象,也可以想象成,大轮船靠岸,那个抛下的锚,牢牢地牵引住船只不让漂走。这是一种解释。

 

第二种诠释是,像手中的风筝,飞得越高越好,尤其是唱高音的时候,就想象自己是风筝,无论飞向哪儿,飞得越高越好。这样唱出来的高音,轻声,空灵,飘渺,有灵动感。

 

于是,《菊花台》在这样的一种灵动的演绎中,三个声部几乎堪称被完美的表现了出来。大家都是音乐老师,自然,旋律信手拈来,张口就唱。素来良好的音乐功底,让林老师刮目相看。他说,很享受这样的歌声。自然,和他恰到好处的指挥有关。一句话逗乐了我们在座的每个人,谁都愿意被别人欣赏,我们自己也很享受这样收放自如的声音。也许因为周杰伦谱的旋律是好听,也许因为方文山写的歌词的确相当棒,也许是因为喜欢,总之,大家在唱的时候,都非常用心,一听歌声就知道。

 

最后一次,在上音观看林老师排练少年宫合唱团的训练中,我发现林老师很注意挖掘学生音色的美。如何通过调整气息来达到使学生的完美音色表现出来,这个,花费了一番心思。当然,对林老师来说,很容易。他气定神闲的在前面稍稍的指点了一下,学生的美丽音色就出来了。底下的我们,看着学生这样明显的变化,心里很是佩服。

 

有些过程,无法细述,就如学生的音色如何通过调教让他们知道这样的声音才是真正的动听。因为琐碎因为繁杂因为调整的细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纠正的过程。所以,用心感受,及时吸收整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最为主要的。

 

这,也是我这次学习的心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