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中飞舞的女人
风中飞舞的女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056
  • 关注人气:29,1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次声乐公益讲座带给我的感悟

(2011-11-10 14:02:41)
标签:

学习

教育

分类: 教学案例随笔感悟工作

——上海市音乐学院教授石林讲座

文/飞舞

 

一个偶然的机缘,得到一次去市里进修的机会。

是一次声乐指导的公益讲座,主讲人,上海音乐学院的石林教授。

 

这个石林教授,我欣赏,73岁的人,愣是讲了一个上午两个多小时的课,加上示范,还有实例现场演唱示范。哦,OMG,太厉害了!懂得艺术的人,生命力这么旺盛。我知道,音乐学院的合唱指挥马革顺先生现在97了,过年就是98了,每周还有两次的课,每次一上就是半天,一个上午,而且把时间用足;我知道的,周小燕先生95高龄了,也仍在上课,且爱美得不得了,那么大的年龄,穿9厘米的高跟鞋,佩服!我也喜欢穿高跟鞋,我知道9厘米是什么概念,也知道,这是什么感觉。

 

石林说,他从64年开始上课,一直到现在73岁了。除了吃饭睡觉,这些年只剩下上课了。四十几年的岁月,全都在做一件事,就是上课。从13岁白丁一个开始学钢琴,是钢琴专业的,到现在的声乐指导教授,一辈子,都在为艺术勤勤恳恳的工作,且一直乐此不疲。

 

我进去的时候,他已经在开始讲课了。快速的就近找个位置坐下,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本子和水笔,飞快地记下要点。这次的重点是,重视声乐的基础教程,培养合格的声乐人才。这个题材我喜欢,而他后面所分析的目前的声乐现状和要注意的要点,都使我深深获益。我一定要记下来,即便是作为笔记保存也好,作为资料备份也好。这样的一堂课,真的求都求不来的。若是自费去石林教授那里上课,那也是不菲的代价。这个行情,懂的人明白的。

 

他先从语言说起。我们身处南方,南方人说话的特征是,咬字是飘的,比较浅的;河南那里的人说话咬字比较重;而福建那边说话的感觉有点空等等,这是一种语言的习惯。所以,学习声乐,第一个要术,咬字吐词要准确。很多人唱歌唱不好的原因,第一个,就败在了咬字吐词上,还败在了普通话的不标准上。

 

由语言引入声乐的教学,我一共记了9个要点。这9个要点让我实在的获益匪浅。尽管平素我一直认为自己的专业不差到哪儿去,但是,听了石老师的课之后,真的感觉自己,井底之蛙,只看到自己头上的那一圆形的蓝天。如果说去年在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庭广众之下经历那次尴尬的石老师对我的授课之后,我的声乐水平自己都觉得已经又上了一个层次了。那次卡拉OK,友人惊讶,你悟性好好,感觉你唱得比以前好得多了,那高音上去非常自如,而且自然。说尴尬,是因为没有任何准备就上台了,而且,石老师一针见血的点出问题的所在。众目睽睽之下,若很在意面子问题,自然不敢。也是因为这样的出丑,让我战胜了自己,并且获得了一次超值的面对面授课机会。这样的提高,恐怕也只有一对一才能非常的见效。而今,又有这样的机会,我跑得飞快。

 

声乐教学的要点,首先在声乐的基础上,就是音乐。

音乐包括最基本的东西,就是音程的概念、节拍的稳定、关于五线谱、音乐规律的切分音等等之类的东西。这些的学习都是在平常的岁月中潜移默化的如燕子衔泥般的一点点累积起来。一旦量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学声乐就比较方便了。

 

第二点,发声的原理。

说到这一点,进入歌唱中最重要的呼吸环节、咬字吐词、相关的地理知识、地区人文特征等等,以及一些声学知识。这个声乐学知识包括环境决定声音、空气的震荡、个人的表演基础如歌词阳光表演却没有表情也就没有感染力等。

 

第三点,声乐中,抓住听觉和感觉。

要会听声音里头的质量,声乐老师听觉要厉害,明亮的、暗淡的、硬的、软的声音,都要会听。对于感觉,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迹象去感受。这个要具体的歌曲具体来谈谈。

 

第四点,声乐中的教学。

教学有很多的模式,有启发式的教学,可以运用比喻等等的各种方式;还有感觉教学。譬如,唱歌时脖子粗、长的现象表明喉咙打开得不对;还有喉咙打开,硬的打开和松弛的打开也不一样。譬如在歌唱启动时,开头不需要很大的打开,但需要一定情境的时候,比如高潮,则需要更大的张力。还有,舌根往里缩的人,喉咙一定打不开,一定打不开。什么时候喉咙是打开的?就是打哈欠的时候,那是一种没有力量的打开。所以,我们在唱歌的时候,要学会有张力的打开。

 

第五点,说到了歌唱的关键,就是呼吸。

呼吸的集中点也是支撑点,是在腰部。吸气时,腰部是膨胀的。而人的支撑是在背部,这个一个人的重心所在。人有颈椎、腰椎、脊椎、尾椎,这些椎的挺立决定了一个人的重心是否稳当。背部的挺立又决定高音是否有力的依据,因为背部支撑的力量大。喉音重的人,是因为喉音太用力。而且,嘴巴不适宜张得太大,倒是里面要打开。所谓的口腔要打开,就是讲的这个意思,里面打得要比外面大。而咬字吐词的关键点是,上口盖,牙关以上的地方是咬字用力的关键点。有些人唱歌的过程中要咽口水,这种状态是唱歌中最差的一种,说明喉咙紧,没有真正的打开。

 

第六点,声乐老师要教得全面。

石林老师认为,教声乐的人要全面。全面有低等和高等。譬如唱高音比较困难的人,要教他背要挺起来,因为他的气息支撑不再后背,一不小心就涌在了喉部。还有有人喜欢仰着头唱歌,缺点很多,因为仰着头唱歌,喉咙就找不着点了。

 

第七点,眉毛不抬。

这一点我听到的时候吓了一跳,因为我们素来被教育要唱歌的时候打开的状态就是眉眼张开,而石老师竟然说他不要求学生抬眉毛,一来有的同学抬了眉毛不舒服表情看起来很难受;二来眉毛若是不抬的话,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到气息上去;三来不抬眉毛的话,歌唱时的表情就会相应的好看。

 

第八点,中声区唱好的关键。

这一点的关键是要有气息支撑,而我们往往在中声区缺乏气息支撑,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声乐老师说话要做到气息支撑,这样说话的声音有力,好听。

 

第九点,基础要打好,各种关于音乐的知识要全面。

关于这一点,石老师说的这句话我很爱听。就是水平越高的人,越重视基础。因为这句话,我想到了最近看的那本关于黄冈中学的书。书中介绍他们这十几年来一直保持高考神话的秘诀就是,抓住基本分,能拿不丢,再加上一个淡定的心态,考试就胜出。

 

反观我之前去听的曹通一老师的课,他说的是指挥学,认为,指挥的手势,简单的就是美。是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指挥手势上简单就是美;歌唱中呼吸自然的就是美;学习上,基本分能拿住,心态淡然不急功近利的就是好。一个道理,若都能串联起来相通起来,那么,悟性也就随之而来。呵呵,这是我认为的。

 

一节课,其实已经不止一节课了,上午9点30分开始的课,几乎到12点结束。在电梯门口等待的时候,几个长辈都站在电梯口等待的时候,主办方的老师说,以后要多搞点这样的活动,只有老师明白了,才能更清楚地教学生。是的,很感慨,的确,只有老师明白清楚了,才能明白无误地传达给学生,咱们的学生才能学得更好。

 

回过头来一想,咱们在大学里学了什么啊?为何有那么多的人有那么多的感慨?咱们在大学里究竟学到了多少?质问也好,不屑也好,鄙视也好,生气也好,总之,教师是个良心活。而所有杂七杂八的意见归结为,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我们在这所大学里必须终身学习,才是上策。谨以此自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