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痛惜:由这些天之骄子的消失引起的思考……

(2010-12-18 05:23:29)
标签:

心灵

快乐否

分类: 平淡岁月

痛惜:由这些天之骄子的消失引起的思考……

作者:飞舞

 

打字是一件令人多么高兴的事情啊!如同打一场令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如同唱一首令人心醉的歌曲;如同跳一段令人赞叹的舞蹈;如同棋逢对手的斗嘴,过足似吵架却不是吵架的瘾;如同一场明里暗里的较量,所有的主动权尽在自己的掌握中。

 

可是,今天,在我打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心,却非常的沉重,一点儿也快乐不起来。我是多么的心痛,心痛这些稚嫩翅膀的折翼;心痛这些灵魂与肉身的瞬间消失;更心痛这样年轻而又姣好的生命如花季的年龄,却在含苞待放之际,已然自行中止了在美丽人间的绽放和行走。

 

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如此的轻视生命?是什么让他们把其他的一切看得重于生命?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愿意轻如鸿毛般的离去和远去?

 

连着一个月,华师大二附中出了两起学生跳楼事件,而其中一个高二的学生,曾经是我教过的学生。这个天资聪颖智力非凡的男孩,清秀腼腆,却有着一颗很有成就的数学脑袋。时常听见他在全国的数学竞赛中获得了什么奖。而这次的原因,居然是,他在一个全国数学竞赛中拿了个第二名。他觉得他应该拿第一名的。于是,选择了一跃而下,如断翅的蝴蝶,飘摇欲坠却决绝。

 

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有那么大的勇气下坠,而全然不顾爹妈的伤绝?是什么样不得已的缘由,让他这般的消沉以致心如死灰选择超脱?一个高二的学生,才高二,生命的绚烂,才刚刚开始露出一个头,枝头才刚刚开始绽放含苞,黎明才刚刚开始渐露曙光。一切还未宣告开始,就已结束。而这样选择自我了断的超脱之后,是否就真的解脱了一了百了了?天堂如此遥远,天气又是如此的寒冷,而这样另类的勇气让人多么的痛惜和不舍,让人多么的心寒和紧眉!与其有这样的决心离去,为何没有这样的决心让自己重新站起来选择超越?

 

复旦大学几乎每年都有研究生会因为心理问题而自杀。我认识的一个外语教授,那次聚在一起吃饭时,他曾慨言:“真是可惜啊!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有学生想不开。”前两天,一则新闻赫然登在网上,一个复旦研究生,也是选择了一跃而下,令人心痛。

 

这似乎成了一个社会现象,不容回避。听了让我感到心很沉。我能想象他们在做选择前的心情的无比矛盾和颓废,也能想象他们在决定后的那一刻的轻松与无所牵挂,更能想象这样的行为后面反射出的一个什么样的心理。那就是,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他们无力战胜自己的挫败感,还是一个心灵纠结的问题。心灵的不强大,以致遇上坎儿就没法越过了。

 

有一点无可否认,他们不快乐。因为不快乐的心理,导致了很多不快乐的想法;因为这些不快乐的想法,决定了他们错误的作为;因为这些错误的作为,导致了这最终自私的行为,不负责任的让自己的生命轻如鸿毛,没有一点价值和份量。来人世走一遭,只为了糊涂的走过场。

 

不愿谴责他们,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但是为人父母,我却不能不考虑,我们给孩子的是什么?是一定要拿第一名吗?还是只要他们快乐就好?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能够让孩子明白,所有的第一名都只是意外的话,惨剧还会发生吗?我在自己的课上经常会时不时的跟学生讨论,是第一名重要还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重要?还有,凡事适可而止,学会坚持更重要。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只有一两样是称心的。

 

如何让自己在越来越长大越来越孤单越来越失败感的社会中寻求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那就是,不停的看书,看一些优秀的书,跟一些优秀的人优秀的思想接触,从而让自己潜意识中,也慢慢地变的优秀起来。我理解的优秀是:通情达理、洞察世事、明白事理、举止得当,凡事适可而止。我经常看见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初三的,一张张小脸都是菜色的,神情是疲惫的,被现有的学习机制和负累压弯了腰。学习于他们而言,并不是快乐,而是一种迷茫,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问下去,只有极少的学生告诉我,是为了做人,为了明白事理,多数学生都是神情惘然的。偶尔,我会跟他们做做游戏,轻松一下紧扯着的心。弹簧一直拉着,会失去弹性;我们的孩子,若一直疲累,会失去对生活一切的兴趣。

 

我不是心理学方面的老师,但是,初三有一个学生特别崇拜我,特别欣赏喜欢我。每当她有什么事儿想不明白的时候,就爱来找我。每次我都能使她豁然开朗,成功地转变自己的思维。来的时候神色淡然,有时愁眉苦脸,离去时笑容已是浅浅。其实,我也没有做太多的什么,只是让她学会改变了思维,同时又教会她,怎样战胜自己怎样跨越自己的心坎罢了。她说,她妈妈理解她,但是不会引导她。可想而知,这样的循循善诱,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的作用是何等的强大啊!我一直都认为,地上的垃圾清理容易,而心灵上的垃圾看不见摸不着,最难清理。

 

那么,引领我如此思考的源头又在哪里呢?答案很明确:在书里,在我不停的阅读中。曾经看过梁晓声的一篇文,很受震撼也很让人思考。是写他给小儿建立一个心灵花园,并且时时和他聊天,清扫他的心灵垃圾。所以,在我对小女的教育中,现在的我尤其注重这一点,就是,时时让她快乐,时时让她感受到我的爱,时时和她聊天,时时和她一起嬉戏玩耍。这一切其实只是源于我爱她,所以,我更要探索一种正确而又向上的爱,去对待她引领她甚至打造一个普通又快乐的她。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快乐。有睿智的人言:轻快轻快,心高兴了,就飞起来了,飞起来了自然就轻,轻了就自然快乐。

 

但愿不要再有这样的悲剧发生,虽然只是个美好的愿望,我还是祈愿,只要是为人父母,就多注重一点孩子心灵上的快乐吧!但愿我们每个父母,都做一个称职的会引导的父母,而不是逼着孩子一定要去考第一却忽略了他们心灵的健康的人。虽然这种但愿,很卑微,但我还是这样希望。最起码,我会这样要求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