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铁上所遇到的想起……
(2010-05-20 11:15:24)
标签:
好人坏人杂谈 |
分类: 平淡岁月 |
由地铁上所遇到的想起……
作者:飞舞
每个星期一的下午,颠簸在来来往往的地铁上,总会看到一些事,也会身临一些事。
坐在8号线上,到人民广场上要换2号线,我才能到达目的地。整个行程大概在50分钟左右。对于上午上了两节课,又来不及吃饭的我,每个中午只有啃苹果的份。今日,在8号线上,行至虹口足球场,上来三位老年人。头发全白了的老头,还有两位头发灰白的老太,说老,大概也只有70左右吧,有一位老太,明显,只有60多岁。
一般看到这种情况,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站起身来,招呼他们过来。我一站,旁边一个看模样是外地来的小伙子也马上站了起来。尽管他只坐了一站,尽管他手里还有一个很大的包裹。问题是,我们的这种所谓的尊老行为竟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行为,呵呵!
只见那两老太精得,虽然年纪略大,身手还挺快的,却只是看座不看人。一屁股坐下,竟然眼皮耷拉着,没有一句“谢谢”。这样的倚老卖老,还真是少见!以往不管在公车上还是在地铁上,碰到这种事情,别人总会面带笑容,轻言“谢谢”两字。这最起码,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也最起码对得起别人对你老人家的尊重。
我不在乎别人对我是否心存感谢,我让座,是因为我心存美好善良的愿望,希望社会氛围温馨谐和,所以才有这良好的行为。但是,我替这种人感到悲哀感到可怜。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方面就体现了他们本身的素养,即使年岁已大,又何如?我也理解了有些人为什么看到老年人不会让座的缘由了,敢情也碰到过这种情况。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多方面,一个人若是自身有缺失,那么难免在其他方面,让别人缺失对你的尊重。因为一个人任何细小的行为,都随时随地的折射出一个人的内涵。这种内涵,与教育无关,与做人有关。而且,这一点,无关年岁。
想起星期天,送小女去田径场回来。在28路电车上,有一位老人,头发灰白的模样。未到站,先离座,靠在前门口,准备提前下车。只见,他离开的座位上,血迹斑斑。一旁站着的其他老人惊呼:“出血了出血了!”别人也很惊慌的,以为这个老人有什么事情了。不曾想,那个靠在门口的老人根本就未曾动一下身或者转一下身子看看。无论别人怎么惊呼,他亦不动声色,一味儿的装傻。
后来,因了在一片喧嚣声中那个老人还是无动于衷的表现,其他人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个老人是从大超市回来,从肩上背着的那个背包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包里估计放了一些肉之类的东西,可能已经解冻了,所以血水都渗透出来了,而其殃及到了凳子上。
即使大家都在叽哩哇啦的,那个老人还是靠在门上一动也未动,只是随着车子的颠簸而晃动,而所有的一切,全都当成未听到。驾车的女司机边开也边埋怨:“每天跟在这些人后面也,擦都来不及,真是的!”也有的老人在一旁说:“做人,要设想。看他这模样,跟我们差不多,日子不会苦到哪里去的呀!”还有人说:“他听不到。”马上有人反驳:“他怎么没听见,这种人勿要太聪明,装戆呀!”
你一言,我一言,车厢里气氛空前的激烈,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那个老人的下车。我看看他们,又看看那个老人。若真是装傻,那可真是,为老不尊了。因为那个血迹斑斑的位置,谁敢坐?若不是装傻,那他自己背的东西,自己总是有感觉的吧?不然的话,就是痴呆了。痴呆的话,又怎能去大超市购物呢?又怎能独自坐车呢?
有一句话已经传了好久了,说的是“上帝对一个好人的奖赏就是让他成为一个好人;对一个坏人的惩罚,就是成为一个坏人。”那么,问题是:那些介于好人与坏人之间的人呢?也不是另类,就是道德素养的问题,又怎么定义呢?上帝又是怎么评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