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学案例随笔感悟工作 |
《学生无人让座给老师》一文思索
看了11月21日家庭教育时报第二版刊登的〈〈全班学生无人给老师让座〉〉一文后,我感觉到了非常的气愤与悲哀,这简直到了思想道德沦丧的地步。老师是教学生知识传授学生本领的人,理应受到绝对的尊重和爱戴,在文明程度如此高速发展的今天,怎会出现如此令人气愤的现象?
记得有一次新民晚报上曾刊登过这样一起事例:一个大学生因为在公交车上旁边站着一个孕妇,当时不知是什么原因不曾起身让座,可是回家后,越想越难过,觉得自己根本不配做一个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斗争激烈得使自己非常难受,于是做了一个非常勇敢的事情,登报道歉。
尽管登报时已经过了几天了,尽管也不知道那孕妇是谁,但这个学生的举动却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他的行为也受到了他人的肯定,敢于承认错误,还是一个好学生。这无疑中也说明了这学生的人格还是高尚的,因为他会自我反思,并且勇于承认错误。他的父母的人格也是高尚的,因为他们支持他这样做,没有觉得这样做是丢人现眼,反而觉得孩子的思想成熟了,分得清孰是孰非了。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这学生的父母做人非常好,在孩子有着错误思想而后又改正过来,他们及时的支持证明他们有着正确的做人标准。而且还说明了一点,老师的教育非常到位。因为,看了这〈学生无人让座给老师〉之后,我很悲哀: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早已不知羞耻为何物了,孰是孰非也早已没有了判断的标准。这不得不让人担心,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人情味是否也越来越淡,到最后每个人都变得寡情薄义,有的只是虚伪的外表,冷酷的内心?
思索(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美德是:礼、贤、仁、让。而现在越来越发达的社会,科学科技力量正在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正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的今天,文明程度正在快速的后退。亲情的淡漠与冷漠,人情味的减退与流逝,人类自私的本性正在一点点的扩大与蔓延。这是否说明了现今的我们,无论是家长、老师或是社会也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弱点:感恩教育力度大大的不够。
我也是一个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时常慨叹:如今的学生早已不知感恩为何物。心安理得的每天坐在教室里混日子,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与志向去追寻。不知道如何让生命怎样过才更有质量。
究竟是何原因让祖国的花朵有这样或那样的思想上的残缺?晚报上不止一次的刊登过类似的例子,难道原因就仅仅在与孩子们身上吗?家长没有责任么?老师没有责任么?社会没有责任吗?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每天都在无时不刻的在影响并感染着幼小的孩子。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行为的翻版。这榜样的力量正了,孩子的行为与语言也就受到了表扬;榜样的力量歪了,孩子也就变得自私、狭隘、冷漠、虚伪、龌鹾甚至是受人唾弃。因此,家长的价值观取向是非常重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一生,毕竟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背长大的。他们的眼睛就如同一架照相机,记录下了父母每日的一言一行。
譬如孩子在公交车上让座了,父母会说:“文明礼貌又不可当饭吃” ;孩子拾起地上一张纸,父母会说:“那么脏,去捡干吗?不是有清洁工吗?”等等。多么可悲又可恨可怜又无知的家长,错误的标准导致了严重的危害,打击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贻误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多么让人痛心的事情,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受到如此的打击。
教师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师。老师教给学生本领,同时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无论学生在学校的成绩如何,踏上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做人。不会做人,处处碰壁。我认为理想的做人标准就是:与周围环境和人能够和谐相处的人——与家中长辈和谐相处,孝顺体贴;与老师和谐相处,尊敬爱戴;与同学和谐相处,友爱互助。
之所以会出现无人让座给老师的现象,至少说明两点:做人教育力度与感恩教育力度不够。建议以后学校开设次类课程,加大力度去宣传并实行,譬如“我给妈妈洗洗脚”的事情。
可是,说道感恩教育力度的不够,难道社会就没有一丁点儿的责任了吗?我认为不是。看现在社会上,人情淡漠随处可见。
公交车上无人给孕妇让座;看见幼小的孩子站在自己的旁边,座位上的年青人也熟视无睹的情况比比皆是,更别说年纪大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老奶奶,更是当作没看见……痛心啊,理应是文明程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情却是如此的淡漠,多么自私多么狭隘多么眼光短浅的可怜的人,难道他们没有想到,现在或是若干年后,等他们自己年老时;或是他们年幼的孩子站在公交车上一个不稳摔在了地上;自己的妻子或家人也是这样挺着大肚子艰难的抓着扶手摇摇欲坠而没人让座时,自己的心情会如何?
所以,我觉得,媒体舆论在大肆宣传报导这边“超女”那边“超级XX”时,能否特地留出一段空间来宣扬一下感恩教育。毕竟思想上的赢利才能真正的赢得人心,因为个人的优秀是民族的希望,而民族的优秀却承载着国家的命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美德,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慢慢地消退甚至是消逝。
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