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平淡岁月 |
不断超越自己
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第一次踏上讲台时对学生说过的一段话:“人家都说教师就像是一支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我觉得,如果我能照亮别人,哪怕是毁灭了自己也心甘情愿。最怕的是没有照亮别人,还把自己给毁了。”生命的价值在与奉献,是蜡烛,就要能照亮别人。这些年来,我一直以此自勉,也一直努力的耕耘并收获着,痛苦而又美丽着。
有人问微软总裁比尔 盖茨:“你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谁?”他回答:“是我自己”。永远都对自己不满足,这也许就是每一个人能够不断前进的最初动力。在新的世纪中,教师面临着优胜劣汰的严峻挑战。机会对每个人是平等的,但强者是在创造机会,智者是在捕捉机会,弱者是在等待机会,败者是在坐失机会。我们都应当争做强者、智者。我们的角色也要由“经验型”、“辛苦型”转向“科研型”和“创造型”。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农村有一句格言:“孩子的心是一块空地,种啥就长啥。”学生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用文学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对文化的向往,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有人说,一个人的欣赏水平越高,就说明他的文化底蕴也越深。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于是,我留出更多的时间在课上进行朗读、背诵精品段落。我不求全然理解,只求背诵越多越好,阅读量越大越好,这样欣赏音乐起来有了理论的依据。因为学语言好比在天上布云,云越厚,雨就越大,音乐语言同样如此。我的想法和追求是,让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证明了的古典精品和人生格言警句,如阳光般照耀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的血液和骨髓里都充满先哲的生命哲学和人生理想。为了充实提高自己,几年来,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背诵了大量的古典诗词,还研读了陶行知等教育家的名著来充实我的灵魂,除了喜欢,更多的是感触,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明古国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面对当今的学生,我时常感到身为人师,难为人师。现在,学生读得多了,看得多了,有时候他们冷不丁的冒出的问题,任你学富五车也难以一下子抵得住。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体会到,当我忘记自己是老师的时候,我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坦诚地接受他们的“教导”,这样,学生就会告诉我什么歌儿是他们现在所爱听的,我就可以找出他们喜欢这类歌曲的理由,然后用他们喜欢并能够接受的方式上课,并在过程当中把大纲要求的不知不觉的给渗透了进去。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主动接受学生的意见乃至批评,鼓励和帮助学生超过自己,这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现代教育文明。记得德国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在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们深深认识到,靠老师是不够的,惟有自己去读、去想、去悟、去创,才是最可靠的。相信“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名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人的意志无可限量,人的想象奇异无边,人的智慧永远自由驰骋。抓住超越自我的教育灵魂,我们的教育便会呈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蓬勃生机;抓住为人生、为民族、为未来奠基的教育真谛,我们的教育之树才会永远绿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