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凌霄花:古诗词里的花 4

标签:
古诗词里的凌霄花文化凌霄花中国古诗词古诗词里的花 |
分类: 文化中国 |
《夏日杂题》 宋代 陆游
眈眈丑石罴当道,矫矫长松龙上天。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鸣蝉。

宋代贾昌期赋诗赞曰:“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唐代欧阳炯诗云:“凌霄多半绕棕榈,深染栀黄色不如。满对微风吹细叶,一条龙甲入清虚。”描绘了凌霄具龙之姿,花、叶在微风下的动势。还有很多文人墨客对凌霄花赞赏有加。
清人李笠翁评价凌霄花说:“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把它比喻成“天际真人”,不能想看就看得到的,想看此花,必须准备好奇石古木,否则它无所依附就不会长,即使能长也长不高。李渔说,自己年纪都一大把了,要我到哪里去找奇石古木呢,要买又没有这个闲钱,非要看凌霄,那只能徒步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宋人杨绘有诗赞日:“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修明。”敢与太阳比鲜妍的花,必是血性之花了。她宁愿停止生长,也不愿匍匐在地,这也是凌霄花的执拗与血性吧。所以在西方,凌霄花的花语是“声誉”。

贬低凌霄花的舒婷并非第一人。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咏凌霄花》:“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劝说世上之人切勿学凌霄,自己没有本事,却背靠大树好乘凉。树有多高,藤有多高;树倒藤也倒。
凌霄多半绕棕榈,深染栀黄色不如。满对微风吹细叶,一条龙甲入清虚。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 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 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高花笑属赋花人,花自鲜明笔有神。可惜人间两清绝,不教媚妩对闲身。
根苗着土干柔纖,依附青松度岁年。彤蕊有时承雨露,苍藤无赖拂云烟。
艳欹偷醉斜阳里,体弱愁缠立石颠。翠飐红英高百尺,藏春坞上忆坡仙。
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庭中青松四无邻,凌霄百尺依松身。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
庭中青松四无邻,凌霄百尺依松身。高花风坠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古来豪杰少人知,昂霄耸壑宁自期。抱才委地固多矣,今我抚事心伤悲。
明代高启《瞻木轩》诗:
凌霄托高树,引蔓日已长。
缠绵共春荣,幽花蔼敷芳。
高树忽见伐,无依向风霜。
亭亭还自持,柔枝喜能强。
君子贵独立,倚附非端良。
览物成感叹,为君赋新章。
该诗说,凌霄花依托高树引蔓攀援,与树缠绵共度美好的春天,成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象征。伐去高树,凌霄花依然独立成株,花繁叶茂,我们做人,也要坚持独立,不能靠依附过日子。
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望之如天际真人,卒急不能招致。
人生何曾都如意,弱质未必不凌天。
“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修明。”
凌霄花的传说
附: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