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州礼仪民俗·婚嫁——民俗中原 6

(2011-10-25 13:55:49)
标签:

郑州礼仪民俗

婚嫁

吃喜酒

回门

民俗中原

文化

分类: 中原人文

    综合郑州城乡婚俗,整个婚俗礼仪过程大致有提亲、见面(或说为相亲)、定亲、看好、送好、嫁娶六道程序,另外还有婚后的拜庙、回门、望夏、送扇等,这里按先后次序分为婚前礼、婚日礼、婚后礼三方面进行记述。

            郑州礼仪民俗·婚嫁——民俗中原 <wbr>6

    婚前 婚前礼即婚礼之日以前有关婚姻的常行礼仪,大致包括提亲、见面、定亲、看好儿、送好儿等五项内容。
  提亲。虽然现今多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而结婚,但二人自己相识而相爱的少,大部分还需要有媒人即介绍人在中间牵线搭桥,即便是自谈的多数也要请媒人象征性的走一下提亲过场。
  见面。男女双方将愿意见一见的意思向介绍人表明后,介绍人就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在城镇,男女双方个人或家长、亲友陪同到约定地点见面,介绍人介绍双方认识,二人进行初次交谈,并互留联系方式。到此介绍人的工作就基本完成。双方互相满意,以后就会自行联系交往,进入相处谈恋爱阶段。在农村,双方见面并进行简单交谈后,男方满意,就拿出准备好的见面礼(钱或物)送给女方;女方也满意,会收下见面礼,并将准备好的小礼物(多为钢笔、笔记本之类)回赠对方,算是确定了双方的婚姻对象关系或说是恋爱关系,在农村也称作小定
  定亲。男女交往相处一段时间后,相知相爱,非常满意,双方向各自父母进行汇报,父母无异议,就可以定亲了。在城市,一般是双方父母见见面,商谈一下孩子结婚的大概时间及一些具体事宜,同时男方父母送给准儿媳红包和一些衣物,亲事就算定下了;也有的由男方准备一桌酒席,邀请至亲,举行简单的定亲仪式。在农村,定亲仪式相对隆重一些,在商定的日期,男方准备两三桌酒席,邀请媒人和双方至亲到场,宣布双方孩子定亲,并向女方下聘礼。聘礼一般是若干礼金和衣服、金银首饰等。
     郑州礼仪民俗·婚嫁——民俗中原 <wbr>6
  看好儿。看好儿就是选定结婚的好日子。现时人选择结婚日子,不论城乡都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即请懂阴阳八卦的先生依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测算,并参考当事人意见,择吉选定日子;另一种比较简单,双方及其家长商量选择一个农历的双日为吉日。或者就选在某个节日期间,如五一、十一或元旦、春节。吉日选定后,由先生或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写好婚书,即将吉日通知女方的文书。

  送好儿。把婚书送达女方家中称为送好儿。男方一位长辈带上礼品和婚书送到女方家中,同时商议筹办婚庆典礼的具体事宜。
  在登封、巩义一带农村,还有送蜜食一道程序。蜜食为拌了蜜或糖的条状油炸面食,男方送给女方,以此回赠添箱的亲友乡邻。数量多少根据女方的需要而定,常是几百至上千根。用箱装了,车运到女方家中。同时,还要送去给女方准备的红色婚衣,所以送蜜食又称送红。

             郑州礼仪民俗·婚嫁——民俗中原 <wbr>6

  结婚日 即结婚大礼,有添箱送礼、铺床、运嫁妆、迎娶、行结婚典礼、吃喜酒、合卺等项。
  添箱送礼。添箱是指女方而言。婚期来到,女方亲友乡邻知道后,便给待嫁的姑娘送添箱礼,也叫压箱礼。添箱礼品不拘一格,轻重程度和送者的经济情况及送者与新嫁娘的亲疏都有关系,有衣服、布料、毛毯、被子、被面、被罩、床单、锅、盆、花瓶等各种工艺品及金银首饰等,或直接送礼金若干;送贺礼则指男方而言,亲友乡邻得知男子娶亲的喜信后,便送礼品以示祝贺,也叫送人情。所送贺礼轻重及品类,和女方的添箱礼相差不多。送添箱礼或贺礼均忌送钟,因钟与终谐音,送钟(终)为大不吉利。
             郑州礼仪民俗·婚嫁——民俗中原 <wbr>6

  铺床。娶亲的前一天晚上,男方家布置新房,近处亲友自动前来帮忙,人们一边干活一边说笑,十分热闹。新房布置好后,男方父母为新人铺床,并在褥子上、被子里放些核桃、红枣、花生、带籽棉花、楝枣、火棍、砖头之类,同时嘴里说着早生贵子连生小子铺上一把棉,生女又生男等。铺好后有的还往上撒芝麻、黑豆、糖块等。这时围观众人随着唱歌谣、打趣逗乐等,还有人用锅底灰给准公婆抹花脸,一派喜庆气氛。当夜新房不能空房,须有人睡,或是新郎或是其弟侄等人,称作压床或暖房。
  运嫁妆。女方的嫁妆多是箱、柜、桌、椅、沙发、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电脑等,视家庭经济情况或多或少。所有嫁妆均贴上双喜字和红封条,绳索扎缚好,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或当日早上用汽车运送男家。男方招待送嫁妆之人酒饭,走时还要给每人送礼包(装烟酒、馒头)和红包(装钱)。
  迎娶。结婚这天,新郎西装革履、胸别红花,有的还十字披红;新娘美容、盘头,头戴珠花,穿白色或红色婚纱。举行典礼后再换上大红中式婚衣。农村有人不习惯穿婚纱,就直接穿上大红婚衣。迎娶一般用红色或黑色轿车,轿车数目多少不等,数辆十数辆甚至数十辆。新娘坐的车以红绸挽的彩球装饰或用红玫瑰花装饰,称为彩车,其它迎亲车辆或拴朵红花或拴红布条或贴写有美满婚姻幸福姻缘天作之合等吉祥字样的红幅。同时,用花轿迎亲的传统婚俗也在回归,特别是登封一带农村,花轿迎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迎亲队伍回到男方家停在大门口,有人执燃放着的长挂鞭炮绕车或轿正三圈儿、倒三圈儿,以驱避妖邪。然后,新郎搀扶怀抱花束的新娘下车,踏着毡往家走。新娘进门时撒喜钱、彩纸屑、喷彩条,跨鞍过柽,来到天地桌前。送女客自有人接待安排,上茶、送红包等。在市区,多在包酒席的饭店举行典礼,就把新娘直接迎接到饭店,其他礼节程序相同。
郑州礼仪民俗·婚嫁——民俗中原 <wbr>6  行结婚典礼。结婚典礼也叫拜堂。
  吃喜酒。拜堂结束后,婚宴开始。娘家送客坐首席,上菜也从首席开始。司仪引导新婚夫妇先谢厨,即给厨师及服务人员敬烟酒、送红包。接着,新郎新娘从首席开始依次敬酒。宴席结束,主送客拜见亲家公、亲家婆,说几句客套话,商量一下回门的事情,稍坐后亲家公婆带着送女客到新人房内,向自家姑娘告别,众人齐出相送到门外上车。
  送女客走后,公婆引导下,新郎陪同新娘拜见男方族内长者及亲戚中的长者,从辈份最高、年纪最大者开始,依次拜下去。受拜者须送装有若干钱钞的红包给新娘,称作拜礼。
  合卺。合卺就是新婚夫妇唱交杯酒,多为晚饭时在新房内进行。此后还有闹新房、听新房等项目。

郑州礼仪民俗·婚嫁——民俗中原 <wbr>6
  婚后 新婚仪式后,还有瞧亲、拜庙、回门、望夏、送扇等礼仪。
  瞧亲。婚后第二日,新娘的伯或叔、舅、兄弟去新郎家瞧姑娘,俗称瞧亲。去时给姑娘带些饺子、果子等吃食。旧时姑娘出嫁到了一个新环境,周围都是生面孔,怕姑娘不习惯或受委屈,故娘家人去瞧看,给姑娘一些安慰。现时这些已不必要,但习俗如此,大家还是照规矩行事。
  拜庙。在古代,新妇婚后要在公婆引导下到族内祠堂参拜,把自己来为新妇之事告知祖先,此后才算真正成为夫家的人,否则便名份不正,现在不过走个过场而已。拜庙在婚后第三天早上进行,多是拜祖先牌位或到祖坟叩拜。市区人结婚一般无此项礼仪。
  回门。回门是新娘婚后第一次回娘家,多在结婚的第三天。新郎陪新娘一起前往,另有弟侄辈一两人随同,说是挑礼担的,实为新郎的保驾。结婚当晚男方弟侄辈闹新娘,回门时则是女方弟侄辈闹新郎。此日岳父招待新女婿颇为重视,席面非常丰盛,还要请本族或当地有头脸者陪客。回门这天,新娘一般不兴住下,要随新郎返回婆家。过几天娘家会专门来人请姑娘。
  望夏。新婚后第一个夏天来临时,新郎新娘要带礼品去看望岳父母,以表孝敬、体贴之心,谓之望夏
  送扇。新婚夫妻望夏之后,新娘父母买了扇子、凉床、凉席等消暑之具,择吉日让新娘兄弟送给新娘。现在多送电扇、空调等。
            郑州礼仪民俗·婚嫁——民俗中原 <wbr>6

           郑州礼仪民俗·婚嫁——民俗中原 <wbr>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