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饮食文化

(2011-05-26 09:24:42)
标签:

美食

分类: 饮食文化
    金庸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千万读者,这种魅力的得为,有着多方面深刻的原因,而金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归附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金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儒士。金庸武侠小说有着深广博大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可以说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最高境界。不同的人读之,有着不同的体会,读一遍与读多遍也感受不一,不同心情同读之,感受又各异,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之妙在于寓雅于俗,俗极而雅,雅俗兼容。每每读之,可以从武侠故事演绎出人生感受,其美感还在于金庸的武侠小说突破了传奇色彩的历史透视,可以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等多角度来品味其雅俗共赏之审美意蕴及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金庸武侠小说不仅是一些深动有趣的武侠传奇故事,而且在其故事和传奇中还渗透着世界、历史、文化及人生、人性、生活的深刻寓意。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极大。在儒家虽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以及“君子远庖厨”等重“有为”轻饮食思想,但饮食毕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对饮食文化在儒家文化中也有认可,孔子就说过“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中国自古流传有两句话,一是《管子·牧民》篇有:“衣食足则知荣辱”,汉朝郦食所云:“民以食为天”。先秦诸子在其政论中也常以饮食为例,如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历代官僚、富豪、士大夫都以烹调美食为乐事,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还曾烹调出了“东坡肉”,至今仍为美食。《尚书·洪范》提出治国之“八政”,即以“食”为先。在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中,饮食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和领域都是由饮食生活所决定和制约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自古以“食”闻名天下。中国的饮食不仅烹调技术独特,菜名种类繁多,而且新奇别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饮食民俗文化是从火的时代开始的。相传上古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燧人氏就是后世厨人的祖师爷,从此,中华民族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进入了脍炙熟食的文明时代。饮食文化是指饮食、烹饪及食品加工技艺、饮食营养保健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文化艺术、思想观念与哲学体系之总和,并且根据历史地理、经济结构、食物资源、宗教意识、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将世界饮食文化主要分成三个自成体系的风味类群,即东方饮食文化、西方饮食文化和清真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概论》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科技、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1]。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饮食文化

  一、品食

  在金庸的的15部武侠小说中,虽然对饮食文化的描写不多,但每一部都有涉及,虽有的轻描淡写,几笔带过,但也有的则精雕细刻,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华美食的独道见解,让读者感到,金庸不仅是文学大师、儒士,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人们在赏析武侠小说中各英雄人物金戈铁马、豪气干云的同时,也能体会人生之乐趣。也许金庸是江南人氏,钟鸣鼎食之家,正是从普通的一饮一食里最见工夫,而江南文化的精美细致也最可从此等细微处见一斑。江南饮食是一种精致优美的生活方式的缩影,也是传统文化最外在的表现[2]。

  《射雕英雄传》一开始写嘉兴醉仙楼,“醉仙楼虽是寻常酒楼,却是苏轼题字”,而“酒是绍兴名酿女儿红”,还有“松江四腮鲈鱼”。黄蓉初遇郭靖,谈吃喝之道,饮食艺术之高明,深得其父黄药师之真传,加之黄蓉来自江南海上的桃花岛,那里到处是竹子、桃花、荷塘,屋宇陈设无不清雅绝俗,道路是按着五行八卦造的,箫声奏出“碧海潮生曲”,茶水是“颜色碧绿,冷若雪水,入口凉沁心脾”,菜肴也是“荷花瓣儿蒸鸡、鲜菱荷叶羹”。

  大英雄、大豪杰也是人,他们除了武功修为高,有侠意心肠,能除暴安良外,也与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也有俗人之嗜好。《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洪七公,是一代武学大宗师,与一般武林高手相比,是更高一个层次的世外高人,通常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虽然如此,但金庸笔下的这般高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恰恰相反,七公是一位道行极深的美食高手,甚至对于谈吃的津津乐道,而达到痴谜的程度,为了吃一道宫庭名菜“鸳鸯五珍脍”在御厨房的梁上躲了三个月。有一次为了贪吃,误了一件江湖救急的大事,使忠良死于奸人之手,伤痛之余挥刀剁下食指,而成了“九指神丐”。洪七公品味之精,世间稀有,深知真正的烹调高手,愈是在最平常的菜肴之中,愈能显出奇妙功夫,这道理与武学一般,能在平淡之中现神奇,才说得上是大宗匠的手段。可见,洪七公把武学的道理与烹调修为相提并论。正因为如此,黄蓉才能以美食诱之教授郭靖“降龙十八掌”的至高武功,使郭靖在武学上受益终身。虽七公授郭靖武功并非只是为吃,而是郭靖武功根基的正统和品性的纯良,但与黄蓉高超的烹调美食是分不开的。黄蓉、郭靖与七公相识,是因一只“叫化鸡”。书中这样描写:“那乞丐大喜,夹手夺过,风卷残云的吃得干干净净,一面吃,一面不住赞美:“妙极,妙极,连我叫化祖宗,也整治不出这般了不起的叫化鸡。”黄蓉噗哧一笑,说道:“小女子偶尔烧得叫化鸡一只,得入叫化祖宗的尊肚,真是荣幸之至。”从此,便有七公教授郭靖“降龙十八掌”之说。接下来的精彩,并非是如何描写“降龙十八掌”武功的高深,而是黄烹调手段的绝妙和其家学渊源。黄蓉做菜和洪七公品食是金庸小说最富奇思妙想的精彩章节之一。黄蓉精心烧出的两道菜———“玉笛谁家听落梅”和“好逑汤”,七公品之。书中描写道:洪七公哪里还等她说第二句,也不饮酒,抓起筷子便夹了两条牛肉条,送入口中,只觉满嘴鲜美,绝非寻常牛肉,每咀嚼一下,便有一次不同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诸味纷呈,变幻多端,直如武学高手招式之层出不穷,人所莫测。洪七公惊喜交集,细看之下,原来每条牛肉都是由四条小肉条拼成。洪七公闭了眼辨别滋味,道:“嗯,一条是羊羔坐臀,一条是小猪耳朵,一条是小牛腰子,还有一条……还有一条……”……“是獐腿肉加免肉揉在一起。”“肉只五种,但猪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几般变化,我可算不出了。”黄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变化不计,那么只有二十五变,合五五梅花之数,又因肉条形如笛子,因此这道菜有个名目,叫做‘玉笛谁家听落梅’。洪七公拿起匙羹舀了两颗樱桃,笑道:“这碗荷叶笋尖樱桃汤好看得紧,有点不舍得吃。”在口中一辨味,“啊”的叫了一声,奇道:“咦?”又吃了两颗,又是“啊”的一声。荷叶之清、笋尖之鲜、樱桃之甜,那是不必说了,樱桃核已经剜出,另行嵌了别物,却尝不出是甚么东西。洪七公沉吟道:“这樱桃之中,嵌的是甚么物事?”闭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的道:“是雀儿肉!不是鹧鸪,便是斑鸠,对了,是斑鸠!”黄蓉道:“对啦,这汤的名目,从这五样作料上去想便是了。”洪七公道:“要我打哑谜可不成,好娃娃,你快说了吧。”黄蓉道:“我提你一下,只消从《诗经》上去想就得了。”洪七公连连摇手,道:“不成,不成。书本上的玩意儿,老叫化一窍不通。”黄蓉笑道:“这如花容颜,樱桃小嘴,便是美人了,是不是?”洪七公道:“啊,原来是美人汤。”黄蓉摇头道:“竹解心虚,乃是君子。莲花又是花中君子。因此这竹笋丁儿和荷叶,说的是君子。”洪七公道:“哦,原来是美人君子汤。”黄蓉仍是摇头,笑道:“那么这斑鸠呢?《诗经》第一篇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这汤叫作‘好逑汤’。”另一处:洪七公眼睛尚未睁开,已闻到食物的香气,叫道:“好香,好香!”跳起身来,抢过食盒,揭开盒子,只见里面是一碗熏田鸡腿,一只八宝肥鸭,还有一堆雪白的银丝卷。洪七公大声欢呼,双手左上右落,右上左落,抓了食物流水价送入口中,一面大嚼,一面赞妙,只是唇边、齿间、舌上、喉头,皆是食物,哪听得清楚在说些甚么。黄蓉有心要显显本事,所煮的菜肴固然绝无重复,连面食米饭也是极逞智巧,没一餐相同,锅贴、烧卖、蒸饺、水饺、炒饭、汤饭、年糕、花卷、米粉、豆丝,花样竟是变幻无穷。充分展示了黄蓉烹调技艺之高。其品种之多,配料之精,花样之新,做工之细,颜色之鲜,造型之美,真是无以伦比。他本想只传两三招掌法给郭靖,已然足可保身,哪知黄蓉烹调的功夫实在高明,奇珍妙味,每日里层出不穷,使他无法舍之而去,日复一日,竟然传授了十五招之多。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饮食文化

  这段描写,虽仅几百字,但却折射出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精美、和谐和典雅,其余书中描写饮食也贯穿着这一思想,使人读于其中而得到美的享受。《书剑恩仇录》中写到陈家洛回到朝思暮想的海宁家里,也有一段:“银盆中两只细瓷碗,一碗桂花白木耳百合汤,另一碗是四片糯米嵌糖藕。陈家洛离家十年,日处大漠穷荒之中,这般江南富贵之家的滋味今日重尝,恍若隔世。他用银匙舀一口汤喝,晴画已经将他辫子打开,抹上头油,用梳子梳理。他把糖藕中的糯米球一颗颗用筷子顶出来,自己吃一颗,在睛画嘴里塞一颗。”《天龙八部》的段誉初到江南,来到绿柳荫中的琴韵小筑,饶是在南疆贵为王子,也为吃到清茶糕点而动容。“茶是太湖附近山峰的特产‘碧螺春’,四件点心开头精雅,味道绝美,可供欣赏。”席间摆设的是紫檀木小几和湘妃竹椅子,席上杯碟都是精致的细磁。等到朱碧双姝的菜肴上来,有“茭白虾仁,龙井茶叶鸡丁,无不鲜美爽口”,“鱼虾肉食之中混以花瓣鲜果,颜色既美,自别有天然清香”。菜肴以清淡雅致见长,于寻常事物之中别具匠心。段誉自是为江南女子的心思才艺倾倒惊叹不已,不由不叹息“有这般的山川,方有这般的人物,有了这般的人物,方有这般的聪明才智,做出这般清雅的菜肴来”。《倚天屠龙记》里张翠山和殷素素相约晤面,联系他们的是一把油纸小伞,上面“画着远山近水,数株垂柳,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题着七个字道:‘斜风细雨不须归。’杭州伞上多有书画,这书画竟然甚为精致,那七个字清丽脱俗(字如其人) ,没有匠气。余韵不尽,观之令人忘倦”,张翠山疑惑间上了小船,船上有折扇、几、细瓷茶壶,似正亦邪的美丽少女斟上茶来,说道“寒夜客来茶当酒,舟中无酒,未减清兴”。此情此景,张翠山也不禁迷醉。

  《鹿鼎记》里对宫庭点心、扬州点心、湖州粽子、中华美食等虽是轻描淡写,但无不显示中国饮食文化之精美和考究。书中写到韦小宝偷吃宫中点心的感受:只见桌上放着十来碟点心糕饼,眼见室内无人,便即蹑手蹑脚的走了进去,拿起一块千层糕,放入口中。只嚼得几嚼,不由得暗暗叫好。这千层糕是一层面粉一层蜜糖猪油,更有桂花香气,既松且甜。扬州点心:扬州的筵席十分考究繁富,单是酒席之前的茶果细点,便有数十种之多,韦小宝虽是本地土生,却也不能尽识。

  湖州粽子:闻到一阵肉香和糖香。双儿双手端了木盘,用手臂掠开帐子。韦小宝见碟子中放着四只剥开了粽子,心中大喜,入口甘美,无与伦比。说道:“双儿,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浙江湖州所产粽子米软馅美,天下无双。扬州湖州粽子店,丽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差韦小宝去买。粽子整只用粽箬裹住,韦小宝要偷吃原亦甚难,但他总在粽角之中挤些米粒出来,尝上一尝。自到北方后,这湖州粽子便吃不到了。

  中华美食:清方随员又给费要多罗斟上酒,从食盒中取出菜肴,均是北京名厨的烹饪,费要多罗初尝中华美食,自然是目瞪口呆,几乎连自己的舌头也吞下肚去了。韦小宝陪着他尝遍每碟菜肴,解释何谓鱼翅,何谓燕窝,如何令鸭掌成席上之珍,如何化鸡肝为盘中之宝,只听得费要多罗欢喜赞叹,欣羡无已。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饮食文化

  二、品酒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和中国人的个性、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影响。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关酒的文章更是屡见不鲜。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许多篇都写到了酒,屈原的辞赋中也同样歌咏到酒,历代诗人莫不与酒结缘。不少诗人爱酒、好酒、甚至嗜酒如命。他们因酒而兴致勃发,借美酒浇出绚丽的诗篇。建安三曹,无一不喜欢饮酒作诗。东晋诗人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自我介绍说:“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唐代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诗人多,嗜酒者也多。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个个喜欢饮酒,且都饮酒后诗兴大发,创作出不朽之作。李白的诗文作品有六分之一谈到酒,他一生写饮酒的诗有一百七十余首。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李白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而他自己嗜酒不在李白之下。许多优秀作品是诗人靠酒激发出的灵感,在微醉中创作出来的。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长诗《琵琶行》就是在醉酒之后,听了歌伎演奏琵琶,诉说她的身世后,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连夜写成的。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在醉意朦胧中一气呵成的。酒催诗发,诗助酒兴。酒使人大脑兴奋,使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高度活跃状态,这就是酒的魅力所在。苏轼在《和陶渊明饮酒》诗中说:“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说出了酒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他把酒形象比喻作“钓诗钩”。唐诗、宋词、元曲中有写酒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中写酒的场面更多。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红楼梦》,由于作者嗜酒的缘故,所以写饮酒的场面最多,也最为精彩。可见,酒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主题。他们的作品中有“酒的芳香”,“酒的欢乐”,“酒的悲哀”,酒和他们的作品共同辉煌灿烂。对诗人来说,酒既能产生异常的创作冲动和丰富的联想,催化出灵感,又能作为消愁的良药,古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酒可以给人以情感的慰藉,激发亲朋故友间的温馨与欢乐;酒甚至可以避祸全身。庄子认为,醉者由于处于精神与肉体浑然为一的境界,无忧无喜,无惊无畏[3]。金庸笔下酒客主要有乔峰、段誉、令狐冲、祖千秋等,乔峰、段誉是《天龙八部》里的主要人物,令狐冲和祖千秋出自《笑傲江湖》,令狐冲是该书中的主角,而祖千秋则是该书的一小角色,但其对中国酒文化研究之精,品酒道行之深却世间罕有。“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乔峰酒量天下第一,当年于大辽酒宴之上,连饮三百余杯,面不改色,正应诗仙名句:“会须一饮三百杯”。酒仙风范,冠硕古今。段誉则本无酒量,只是身怀六脉绝技,能将美酒原数送出,而达千杯不醉。纵与乔峰对饮,亦立不败之地。而令狐冲每饮必醉,酒量令人怀疑。但却爱酒如命,竟能为酒而与乞丐相争,鼻涕与美酒同饮而不稍嫌。“五宝花蜜酒”这等毒物也照饮不误,如此痴癖,人所难及。后得名师指点,品酒之技,已臻国手。祖千秋实为难得之酒痴,可称酒中知音。为配美酒而集天下名杯。

  特别是《笑傲江湖》中“论杯”这一段,把品酒之道描写得淋漓尽致。祖千秋的出现虽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落魄书生打扮,但却是酒国前辈,品味高深。仅在岸上就能闻出行船中之酒优劣,不需品尝,闻之酒气,便能道出这是藏了六十二年的三锅头汾酒。并论之,饮酒须得讲究酒具,喝甚么酒,便用甚么酒杯。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关外白酒,酒味极好,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至于饮葡萄酒,要用夜光杯。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饮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至于米酒,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气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饮百草酒须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饮百草酒则大增芳香之气。绍兴状元红须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强可用,但已有衰败气象,至于元瓷,则不免粗俗了。饮这坛梨花酒当用翡翠杯。白乐天杭州春望诗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酒家卖这梨花酒,挂的是滴翠也似的青旗,映得那梨花酒分外精神,饮梨花酒,自然也当是翡翠杯了。饮玉露酒,当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细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饮,方可见其佳处。令狐冲自得绿竹翁悉心指点,于酒道上的学问已着实不凡,在洛阳听绿竹翁谈论讲解,于天下美酒的来历、气味、酿酒之道、窖藏之法等已了然于胸,再经祖千秋的指点,对饮酒之道的理解,已非一般人可比也。后到西湖梅庄大发饮酒宏论,令丹青生折服。

  书中描写道:丹青生拊掌大笑,叫道:“妙极,妙极!风兄弟一进我酒室,便将我所藏三种最佳名酿报了出来,当真是大名家,了不起!了不起!”令狐冲见室中琳琅满目,到处都是酒坛、酒瓶、酒葫芦、酒杯,说道:“前辈所藏,岂止名酿三种而已。这绍兴女儿红固是极品,这西域吐鲁番的葡萄酒,四蒸四酿,在当世也是首屈一指的了。”丹青生又惊又喜,问道:“我这吐鲁番四蒸四酿葡萄酒密封于木桶之中,老弟怎地也嗅得出来?”令狐冲微笑道:“这等好酒,即使是藏于地下数丈的地窖之中,也掩不住它的酒香。”令狐冲举杯喝了半杯,大声辨味,只是他脸上涂了厚粉,瞧上去一片漠然,似乎不甚喜欢。丹青生神色惴惴,似乎生怕这位酒中行家觉得他这桶酒平平无奇。令狐冲闭目半晌,睁开眼来,说道:“奇怪,奇怪!”丹青生问道:“甚么奇怪?”令狐冲道:“此事难以索解,晚辈可当真不明白了。”丹青生眼中闪动着十分喜悦的光芒,道:“你问的是……”令狐冲道:“这酒晚辈生平只在洛阳城中喝过一次,虽然醇美之极,酒中却有微微的酸味。据一位酒国前辈言道,那是由于运来之时沿途颠动之故。这四蒸四酿的吐鲁番葡萄酒,多搬一次,便减色一次。从吐鲁番来到杭州,不知有几万里路,可是前辈此酒,竟然绝无酸味,这个……”丹青生哈哈大笑,得意之极,说道:“这是我的不传之秘。我是用三招剑法向西域剑豪莫花尔彻换来的秘诀,你想不想知道?”令狐冲将杯中酒喝干,辨味多时,说道:“这酒另有一个怪处,似乎已有一百二十年又似只有十二三年。新中有陈,陈中有新,比之寻常百年以上的美酒,另有一股风味。”却见这老儿哈哈大笑,一部大胡子吹得笔直,笑道:“好兄弟,果然厉害。我这秘诀便在于此。我跟你说,那西域剑豪莫花尔彻送了我十桶三蒸三酿的一百二十年吐鲁番美酒,用五匹大宛良马驮到杭州来,然后我依法再加一蒸一酿,十桶美酒,酿成一桶。屈指算来,正是十二年半以前之事。这美酒历关山万里而不酸,酒味陈中有新,新中有陈,便在于此。”令狐冲道:“晚辈在洛阳城中喝此酒之时,天时尚寒,那位酒国前辈拿了一大块冰来,将酒杯放于冰上。这美酒一经冰镇,另有一番滋味。可见,令狐冲于酒道真可笑傲江湖了。在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中,传统文化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很丰富,儒、释、道、墨诸家精神都有体现。特别是“侠义”精神在金庸小说中尤为突出,“为国为民、匡扶正义、已诺必诚”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虽然饮食文化在金庸的武侠作品中只能算冰山之一角,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儒雅风范,更折射出中国美食文化的深厚内涵,食者不仅仅满足于果腹充饥之欲,更要求色、香、味、形、器、环境、礼仪、风俗等等全方位的审美协调,同时还要求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深具东方特色氛围和风韵,得到高品位的文化艺术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